首页 标签

秋冻养生 并不适宜每个人

自古以来,“春捂秋冻”就是养生谚语。秋冻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一冻到底。当天气变化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是可以...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01

秋冬手脚凉 防范方法

秋冬季节,很多人都会觉得手脚冰凉,特别怕冷,原因是人的新陈代谢减慢,再加上自然界温度降低,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就会减弱,使手脚特别是指(趾)尖部分血液循环...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90

梧叶风吹落人间处暑秋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暑气逐渐消退。此时正是...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97

缓秋燥感冒防健忘 预防腿抽筋

健忘是人们在上了年纪或者过度疲劳身体状况欠佳的时候出现的状态。一些有效的小动作可以帮助健脑防健忘。  揉搓足指 坐在地板上将两腿伸直,弯曲左腿的膝盖,将左脚的踝...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54

秋分防秋燥症

保暖防凉燥在昼夜均等的秋分节气,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秋分后空气干燥,容易引起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73

秋冬喝茶因人而异

预防中风喝乌龙茶 乌龙茶有防止和减轻血中脂质致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饮用乌龙茶还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红细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83

中医按摩缓解秋燥

秋天气候千燥,人们经常会感到鼻燥干涩,鼻塞不通等现象。其实这些症状都可以用中医按摩的方法来改善,并且还可起到治疗鼻炎,预防感冒的作用。按摩鼻 不少人鼻腔对冷空气...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83

中医五法帮您躲开秋季感冒

又到秋高气爽时,我国很多地方日夜温差逐渐拉大,天气也开始慢慢转凉,天凉秋燥,这个时候,流感、咽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病症都来了。人们常用“多事之...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588

秋季流鼻血该怎样防治

鼻腔过于干燥时,里面的毛细血管就会破裂,导致流血。从临床上来看,90%的流鼻血都属于这种。对此,患者不用太紧张,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处理。首先要全身放松,因为一...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10

防秋燥食疗方

秋季风干物燥,人体总感觉口干舌燥,喉咙干痒,干咳少痰,嘴唇干裂等不适,这些都是秋燥症的表现。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体质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03

秋雨连连须防感冒

伴随秋季的到来,全国各地都下起了阵阵秋雨,且早晚温差较大,加上烈夏过后,贪凉饮冷,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湿邪内蕴,受到风邪,致使不少人患上了夹湿型感冒。此种感冒一...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01

四招降伏“秋老虎”

秋季是适宜人们保健养生的季节,为冬天到来早做准备。入秋后,“秋老虎”肆虐,体质弱的人往往“首当其冲”,儿童、老年...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69

秋季润肺清燥多吃白色食物

最近很多人觉得干咳,皮肤也变得明显干燥了。专家指出,“燥”是秋季最明显的气候特点,秋燥易伤津液,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23

霜降时节忙“三秋”

在我国南方地区,霜降时节,很多地方都处于三秋大忙时刻,赶着抢收双季晚稻、晚玉米、甘薯等,有的地区则忙于茶叶的培土、棉花采摘等。因此,有俗话说“霜降不...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54

立秋“长夏”宜食苦

在立秋到秋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气温还沿袭夏日炎热的特点,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秋老虎”就是这个意思。人们把立秋后这段时间称为&ld...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31

秋季食疗萎缩性胃炎

甲鱼益胃汤用鳖鱼 1只(300克以上),知母20克,沙参30克,山药50克;先把鳖鱼放入沸水中烫死,揭去鳖甲,掏去内脏,洗净,切成小方块。再把知母、沙参、山药洗...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312

药浴治秋冬皮肤瘙痒

天冷了,老年人因皮肤腺体功能减退,皮肤萎缩、干燥,加之用热水过度烫洗,易泛发全身瘙痒,这就是老年皮肤瘙痒症,是秋冬季节常见病,常为阵发性,睡前、神经紧张、气候变...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81

秋季头晕揉膝盖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入秋后很多中老年人会出现头晕症状,按摩膝盖内侧有助于解决头晕问题。中医认为,秋季燥邪当令,消耗肝肾精血,不能充...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12

多事之秋 防暑御寒“贴秋膘”

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日常生活既要防暑,又要注意御寒。精神调养立秋节...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67

中医秋季“肺燥”

中医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的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00

秋季养生食补药补两相宜

白露已过,天气开始转凉,进入阳消阴长过渡阶段。人们养生也要顺应秋季气候特点,尤其在饮食养生方面,当以润燥益气、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而食补与药补,是一个亘古而热门...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352

秋燥干咳服“清肺丸”

在秋季,燥邪常伴随着风寒或风热病邪侵袭人体,有些人感冒5~7天后,发热怕冷、打喷嚏等症状消失,却会因燥邪不去或久咳伤及肺阴,表现为咽喉肿痛、咳嗽喑哑,还会咯痰,...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35

秋燥湿热轻证自拟一代茶方

燥邪与湿热,本是一对矛盾,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吗?笔者观察,秋冬之际,中原地区此类患者并不鲜见。事实上,古人对此类病机错杂、矛盾的疾病已有认识。清代俞根初《...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88

秋天已深 你会郁闷烦躁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悲秋情节历来有之。秋天已深,你会无故心神黯淡,郁闷烦躁吗?“敏感的人,容易随着天气、环境的变化而莫名的...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30

调心 春三月 夏三月 秋三月 冬三月

春三月,  雨生草,风茂琼枝。  生命贴着本真成长。  一种力,一种至理,  一丛花,一片生机。    夏三月,  夜虫鸣,天籁涤心。  血气周旋根于定静。  ...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95

秋季滋补药粥两款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经过了苦夏的折腾,即使身体再好的人,可能多少也会有些不适应的症状。一到秋季,很多人身体变得疲乏,精神不济。因为,从气候特点而言,秋...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90

秋季眼睛缺水五大病灶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天高气爽的秋季也随之来临。古人常说“春困秋乏”,很多MM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入秋以来身体的各种不适,且不说经常性上火...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338

秋季是肺气当值的时令 肺开窍于鼻

从立秋之日开始,便进入秋季了,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节气。秋季是肺气当值的时令  五脏通应四时,前面我们谈过了肝通应春季,心通应夏季,脾通应长夏...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