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五代是巴蜀中医药学理论形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医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汉唐五代时期巴蜀中医药的光辉历史。《...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1210
提起京万红软膏,人们耳熟能详。有着百年历史的达仁堂京万红药业,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擦亮老字号“金招牌”。近日,笔者走进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
秘方方剂
2025-09-22
0
2305
浊,繁体为濁,《说文》言为古水之名。后经引申,《篇海类编》谓之“不清也”,《说文解字注》谓之“清之反也”,从而有...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924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近代中医学家、教育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以下简称《衷中录》)。他学术上不落前人窠臼,善治疑难危重病证,尤精于调理冲气...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2351
转眼间,又快到一年中秋时节。中秋是夏秋两季气候变换的分界点。一过中秋,气候显着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尤其是在我国北方,改变最为显着。因而,中秋时节调补一下身体十分...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664
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之时,自然界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而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素问》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1994
看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一中学生选手止步于“篦子”一词。为什么写不出“篦”字,可能80后、90后们大多没见...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2349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
精品偏方
2025-09-22
0
1487
医学典籍与方药医学典籍 《金瓶梅》(第六十一回)赵太医诌出的所读书谱,基本反映了明季医人喜读的医书。以《素问》《难经》、王叔和《脉经》为基础,临床应用的方术主为...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1155
伏邪之毒属于伏邪范畴,伏邪学说,应溯源于《内经》,至明代以前皆依据《伤寒论》之言,称为“伏气”。明代末年,吴有性在《温疫论》中创造性地改...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698
在山东莱阳复健医院理事长柳少逸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父亲柳吉忱的油画。老人慈眉善目,笑意盈盈。平和亲切的眼神,充满了对儿子的期盼与厚望;坚挺的鼻子,微微翘起的嘴...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2465
目前的《中药学》教材认为,一两等于30克,一钱等于3克。然而,经方的用量基本都是以斤两为单位,这样换算过来的话,量实在是太大,其用药安全性令人堪忧。在《方剂学》...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949
慢性盆腔炎:盆腔 炎为妇科常见病。由于这 种病变多局限于盆腔器 官,尤以输卵管、卵巢、宫 旁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 生炎性改变,致局部神经 纤维受到激惹和压迫而产...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1077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入秋后,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可产生诸多不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秋燥、秋乏、秋愁三大主症,对此,人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积极应对。秋燥/细辨温凉分...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2377
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普通感冒症状又轻.故易被人们忽视。其实,对感冒可不能小看,它是“百病之源”,对于人的健康影响很大。感冒多由病毒引起...
精品偏方
2025-09-22
0
1672
秋燥时节,人们往往容易出现低热、咽干、便秘等上火症状,中医专家建议,可用针灸、按摩、拔罐等方法来“火火”。如果上火的症状较轻,最简单的办...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1152
•中国医学从起源到今天,5000多年的发展可以分出阶段,但从未发生断裂;有突破和创新,但从无模式转换;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临床防治一脉相承地发展至今,...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1067
有人说:“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孔子早有论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rdq...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1471
•《伤寒论》中“表”的概念均是指“太阳”或者“经证”,而“里&rd...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3711
千金苇茎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原是治疗热毒壅肺、痰瘀互结之肺痈的主方。成都市名中医梁万发运用千金苇茎汤治疗湿热咳嗽收效较佳,现将验案二则整理分析如下。案一杨某...
秘方方剂
2025-09-22
0
1242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为方书之祖, 其杂 病部分经宋臣整理成为《金匮要略》 , 为后世杂病 诊治之基础。 纵览全书, 温法是其中运用广泛、 特色 鲜明的治...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1620
王冰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活了95岁。曾做过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他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通过分门别...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426
患者席某,女,34岁,2014年10月11日初诊。发热3个月,西医经相关检查未能做出明确诊断,经对症治疗也未见疗效。现发热37.6℃~38.3℃,午后疲困无力,...
秘方方剂
2025-09-22
0
967
肛门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局部瘙痒症 和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男女老 少均易发生,尤其以20~40岁安静少动的 人多发。痔疮、肛裂、肛瘘、脱肛、肛乳 头肥大、...
精品偏方
2025-09-22
0
2064
近年来受到美食家青睐的鹌鹑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飞禽。属于雉科禽鸟的鹌鹑,无论是野生或家养,都有着“禽中之秀”美称,与鸡、鸭、鹅、鸽一...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1523
民俗渊源 差不多的人都有过“守岁”的经历,但很少人去考究这是哪朝、哪代、哪个老祖宗兴起的。“守岁”只是作为一种喜...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1258
笔者阅览《华佗传》时发现,无论是《三国志》的记载,仍是《后汉书》的描绘,都说“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能够活人。’吏...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485
所有器官都是脑的忠实仆人,许多人可能有这种印象。但是对人体而言,所有器官都依存脑是相当危险的。尤其是性命攸关的心脏,如果我们可凭意识中断它的运作,危险将无穷尽。...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2249
中老年慢性肠炎之久泻,多表现为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自利不渴,呕吐,大便稀溏,不思饮食,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甚者脱肛、晕厥等。笔者跟随甘肃中医学院王...
精品偏方
2025-09-22
0
2255
作为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的百岁老人一点不稀罕,八九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当地的水土等因素外,他们有三个不容忽视的长寿因素:心态平和、保持适当...
养生秘方
2025-09-22
0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