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常拍膻中调五脏之气

武侠小说中经常有这样的镜头:某高手一挥手点了对手的胸部中央(膻中穴),轻者动弹不得,重者可能毙命。虽然这是剧情所需的夸张表现手法,但膻中穴确实是人体的保健要穴。...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327

养生之道 戒大欲大怒并大醉

编者按:孙思邈的卫生歌,运用中医学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全文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讲述了养生目的、养...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61

“中庸之道”是高寿秘决

2009年11月6日,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走完了96年的生命历程。据其身边的人回忆,谷牧一生坚持“中庸之道”,这是他高寿的法宝。&ldqu...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12

中医治疗痰饮病之法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乃治疗痰饮病之大法,对此治疗原则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此也有些浅薄的认识,希...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318

爱上紫苏 并食之成瘾

前年秋日,我去一位报社的老师家中做客。他家中藏了一些字画和古董,叫我赏观。随后,见他眼神一亮,说要带我去楼顶一逛,心想楼顶有什么好逛的,但主人盛情,也就随他而去...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88

豆豉,豆卷 二者都有解表之功

二豆,即豆豉、豆卷,二者都有解表之功,临床常相须运用,故统称二豆。二者虽出身相同,但由于编造的不同,故功效有异。豆豉,又叫淡豆豉,是用豆科植物黄豆或黑豆作为质料...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71

食物有寒热属性之分

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鹅肉、鱼肉、虾、蟹等荤腥食物和其他的食物一样,同样有寒热属性之分。了解荤腥食物的寒热属性,对我们日常的食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24

邪之甚者为“毒”毒之本义及毒邪

纵观古代中医医籍,以及现代医学疾病的变化,糖尿病(消渴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是脾肾气阴两虚、痰瘀阻滞的病因病机变化,毒邪也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因素。毒之本...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372

祛除寒气是治病之本

寒气是一种阴邪,最容易损伤人的健康。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之源;同样,人体离不开阳气的温煦。当人体的阳气不足时,便不能抵御外来的寒气,人体就...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66

将汗之痒

田某,女,28岁。5年前发烧治疗后起少量皮损,2007年4月开始经北京中医医院治疗,基本处方如下:当归6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生地10,黄芩6克,黄连3克,...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93

胃脘胀满不适1年 以复升降之枢

吴某,女,68岁,2012年9月23日初诊。胃脘胀满不适1年,伴嗳气,轻度泛酸,夜晚口干、口苦,口腔溃疡时有发作,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处方:太子参、茯苓、焦三...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513

夏秋之际当心荨麻疹上身

全身上下出现大片大片的风团,还瘙痒无比,晚上也无法安心入睡……眼下处暑已到,但盛夏的暑气还未消退,不少人因为皮肤瘙痒过敏到医院就诊,...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596

肾病以虚湿瘀毒之病机论

皮持衡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对中医内科病证及疑难杂病具有坚实的辨证施治功底,尤其擅长肾脏疾病的临床辨治,提出肾病“五论”学术思想,...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781

乌梅黑豆滋阴敛汗之功

体虚多汗不妨喝点 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由于体质虚弱.稍一活动就会出汗.或在夜间睡眠时出汗.遇此情况.不妨喝点乌梅黑豆汤治疗。方法:取乌梅15 克.黑豆30克.淮...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03

秋冬之交“凉燥”食疗上要以温润为主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谭汉添冬天天气干燥,对于燥的处理,老百姓经常会选择吃雪梨来润燥。然而,有的老人即使经常食用雪梨效果都未如理想。...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64

肝为血室之说不妥

2011年8月25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ldquo...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854

小米熬粥温补之妙

前几日,山里的老哥给我捎来一袋新产的小米,说是正宗的“沁州黄”,熬粥金黄,吃起来滋润养人。我打开袋子观之,一粒粒细小的米粒金灿灿,攥在手...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718

心悸之房颤辨治方论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 一。 中医将其归为心悸, 其发生与感受环境影响之外 因与饮食、 情志、 药物等内伤有关, 有气血阴阳之虚 和痰饮风...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780

广义之通法涵盖消法和法之义

通法即疏通气机、调畅血脉的治疗方法。临证运用通法治疗的目的,是使人体全身气血经络、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处于畅通状态而无阻塞,具体说就是气血通、阴阳通、表里通、食...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39

胃癌是不治之症吗?

胃肠道早癌早治效果好胃肠道早癌就是早期癌变,其实用现在的医学技术,早期胃肠癌可以预防、发现,并且治疗效果较好。所以对于胃癌等癌症,早筛查,早发现,至关重要。在身...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15

食物治疗疾病古已有之

用食物治疗疾病古已有之,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言:“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药之。”相传在清代,浙江一处小客...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79

五苓散证之脉浮发热 乃由表邪所致

《伤寒论》有苓桂术甘汤,而没有苓芍术甘汤,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我认为,如果没有苓芍术甘汤与苓桂术甘汤对应,在治疗水证时则只有通阳之法,而无和阴之法。就象只有真武汤...

秘方方剂 2025-09-10 0 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