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大寒时节的养生保健养阴阳之气

  新年将至,大寒已到。中医讲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随时间变化而适当调整。二十四节气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年之中物候的变化都与节气密切相关,大寒虽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节气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早睡晚起常泡脚

  “大寒”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起居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特性,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大寒时节,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心暖则身温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保阴潜阳来饮食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脂类,保持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由于天气寒冷,老年人极容易患上“老寒腿”的毛病。“老寒腿”就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人到老年以后,膝关节由于长年的磨损,是最容易老化的。老化后的膝关节往往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造成行动不便。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气候发生关系密切。因此老人到了冬季应特别当心,注意膝关节保健。首先应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其次要合理体育锻炼,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贵在持之以恒。但有些老年人经常以半蹲姿势,作膝关节前后左右摇晃动作进行锻炼,由于半蹲时髌面压力最大,摇晃则更会加重磨损,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

  冬天人们都期待暖,但大寒节气的到来让人不得不说寒。大寒时节的养生保健很重要。

  虽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其实大寒时的养生也不是进补防寒那么简单。中医养生认为本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则,大寒养生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还要为来年春天生发做准备。北京鹤年堂中医养生专家李萍认为,每天晚上可做加生姜或葱白的热汤,有疏散风寒,发散作用。

  大寒要顺应“冬季避藏”的规律,早睡晚起。每天多睡一个小时,可以使体内阴阳平衡,滋养脏腑,强壮身体,抵御严寒。每天早上起来5点钟到7点钟是大肠经气血灌注的时间,可做叩齿咬牙关,对益肾固精及固齿都有好处,还有通便作用。

  此外,还可通过足部护理来防寒。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一旦腿脚发冷,全身便觉得冷。因此在大寒节气一定要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配以足部按摩效果将更明显。太白穴是脾经上一个穴位,有健脾作用,就在内侧大脚脚趾骨下面凹陷的地方。涌泉穴就在足底中线的凹陷处。太溪穴就在内踝高点和跟腱中间的位置。涌泉穴、太溪穴都是肾经上的位置,有强腰健肾作用。

  大寒后,又一个二十四节气即将开始。平时多注意身体冷暖变化,做好养生功课,动静结合,才能保证身体健康。(苏海涛)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7041.html

相关推荐

立夏时节养生重养心

立夏  每年的5月5日或5月6日是立夏,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进入夏季。“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大长,故...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336

她是如何做到“逆生长”的?

46岁的桂林市民詹雅茜,不仅身材高挑、皮肤白皙且富有弹性,脸上和颈部也看不到皱纹,很多人猜测她顶多35岁。8年前,詹雅茜的皮肤却松弛发黄,脸上还有斑点及皱纹。她...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746

朱建平:“岐黄”不只是岐伯黄帝之简称

作者简介朱建平,我国中医科学院特聘首席研讨员、博士生导师,我国医史文献研讨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我国中医科学院重点学科带头人,享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569

缅怀国医大师李振华老师

2017年5月23日,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医教育家、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终身教授李振华因病仙逝,享年94周岁。李振华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博学广识...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708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