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秋季养生分三期适时而变更有益

立了秋,天气开始凉爽起来。从养生角度看,秋季是个很关键的时期,需要给予身体更多呵护,让身体能够储存能量度过寒冬。秋季处在漫长炎夏与冷冬的交替之际,要经历由热到冷的变化,养生也就要适时而变。也就是说,应该根据早秋、中秋和晚秋的3个阶段的天气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养生措施。

早秋:早秋以热、湿为主,祖国医学上把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称为长夏,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由于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致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早秋要注意饮食、起居的应时应机变化,注意“薄衣御寒”,小心感冒等疾病的发生。饮食上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就是说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因为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从食物属性解释,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气。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



中秋:从中医节气看,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中秋之前算早秋,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中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尤其老人、小孩抵抗力弱容易感冒、咳嗽。除了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甚至会皮肤干燥,或腹泻、便秘等肠胃功能失调。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以对付秋燥。含维生素A、C、E及B族维生素类的食品有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多吃可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有些年纪大的人唾液腺分泌较少,容易眼睛干涩、干咳舌燥,并没有出现红肿痛的发炎现象,中医称为“阴虚”,要适度服用养阴药,以改善体质。

晚秋:晚秋时节天气以凉、寒为主。喜欢“秋冻”的人要因天气变化而变化。老人、小孩,由于其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进入深秋时要注意保暖;若是气温骤然下降,出现雨雪,就不要再“秋冻”了,一定要多加衣服。天气转凉,要早一点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要早一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长。睡眠时卧的方向上,古人提出“秋冬向西”的观点,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专家指出,秋冬季节之交(约八月份)为心肌梗死的高峰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还应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5915.html

相关推荐

肿瘤标志物有八类

肿瘤标志物是人体内一种异于正常人群、可检测到的标志物,主要与肿瘤相关。部分肿瘤标志物可早期反映肿瘤的存在,有助于肿瘤的辅助诊断和监测肿瘤的治疗效果。目前,发现的...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383

科学服中药 巧补维生素

一提起补充维生素,绝大多数人自然会想到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A、维生素E等药片,其实服用中药也可达到补充人体维生素的作用。许多中药不但维生素含量丰富,性...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541

三朝经典名方治疗流感

冬天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对付流感每个家庭都要有所准备。在中医看来,流感属于外感热病,历史上中医治疗外感热病出现了三个经典时期,第一个是汉代张仲景的“麻...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242

常练舌功 邪火不生

正常的舌象应该是淡红色,苔薄白,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胖瘦大小适中。舌和苔的变化是内脏病变的反映。常练“舌功” 能祛病强身延年,对人体...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688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