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朝医辨象施治原则

朝医药治疗疾病主张首先要调整脏器 天赋偏差,然后辨证施治。第一,根据脏器天 赋“大者泻之,小者补之”。第二,脏器天赋 “阴阳...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65

中医辨治老年便秘

老年便秘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虚肾虚。脾胃为生化之源,脾胃亏虚,化生无力,致气、血亏虚。气虚既能导致大肠传导无力,又能导致大肠气滞,使大便无力排出,或便结不下;血虚...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502

梅核气病(咽异感症)辨证选用中成药

1.肝气郁滞证见咽喉异物感,或如 梅核,或如肿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 不碍饮食,兼见抑郁多疑,胸胁脘腹胀 满,心烦易怒,喜叹息,舌质淡红,苔薄 白,脉弦。治...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857

王有鹏:寒地儿科疾病辨治要点

•寒地冬长夏短,以寒邪居多,而寒性收引凝滞,易伤阳气,且易闭郁阳气,故寒地小儿多易感寒而发病,导致肺脏、脾胃之寒证或脾胃、肾脏、心脏之阳虚证,宜用散寒...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64

分期辨治紫癜性肾炎临证思路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邵朝弟,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治疗肾脏内科疾病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各种类型肾脏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发生发展演变...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899

读《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有感

外感病初期必须辨别寒热,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共识。现在的中医教科书中辨寒热的方法是根据恶寒和发热的轻重来辨别,而临床的事实是,根据发热和恶寒的轻重不能区分外感病...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877

治脑血管意外 脏腑3型辨治

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和短暂性脑血管痉挛发作。本组疾病属中医“中风”范畴,以急性起病,偏瘫,神识昏蒙,言...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48

胃痛辨证施治体会

胃的功能以下行为顺, “胃宜降则和”。胃痛的所有病机都与胃失和降,即胃的气机失调有关。胃气不降则滞,滞则不通,不通则痛。胃气不降则逆,气...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26

林毅:守正和中辨治乳腺癌

•林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始终坚持“平衡调治,守正和中”的指导思想,以平衡脏腑、顾护脾胃、培植元气、扶正祛邪作为临床防治乳腺癌的主...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29

施晓云治经行头痛辨证组方

江苏名医治经行头痛(血瘀型)方处方:桃仁、红花各12克,当归、川芎、赤芍、生 地、丹参各15克,全蝎、蜈蚣各6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活血化...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747

肝辨治慢性咳嗽临床意义

慢性咳嗽一般病史较长、病机复杂、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临床上对于慢性咳嗽的论治多以肺脾肾三脏为主辨治,如培土生金法、补肾纳气法或金水相生法,而对于肝肺关系在慢性咳...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76

穴位保健辨症按揉 撞背功

60岁的黄大妈最近添加了一项晨练内容,就是背对着墙壁或树干,往后撞一下又马上弹出,反复多次。黄大妈表示,这项“撞背功”是在朋友那里学习的...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115

慢性咽炎 分型辨治

慢性咽炎中医称之为“喉痹”。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微痛及异物感,一般无疼痛,全身症状不明显,查口因部呈暗红色,有...

精品偏方 2025-09-09 0 327

辨证与辨病结合是治疗AMD的临证思维

金明,女,1957年生,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眼科诊疗中心学术带头人,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853

中医除顽疾 辨证施治

——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广中医)消化内科治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凸显38岁的张某来自平南县大瑶山区,由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时常出现腹泻和便秘,...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368

中医辨治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常反复发作,病情多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饮食失调、气候变化等情况下发作;常伴左下腹胀痛、隐痛或痉挛痛,多在排便后减轻,呈疼痛...

精品偏方 2025-09-09 0 308

未辨清体质,莫乱喝药酒

有关方面专家介绍,药酒并非人人皆宜,要因人而异。自泡药酒要讲究辨证施治,随意泡制和服用极易出问题。特别是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饮用药酒。中医学...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305

夏季拉肚子多须辨证用药

夏季腹泻十分常见,可根据舌苔和舌质的变化分辨不同类型的腹泻,对症用药。湿热型。表现为舌苔黄腻、舌质红,同时伴有腹痛、泻下急迫等症状,大便呈黄褐色、味臭,大便后肛...

精品偏方 2025-09-09 0 619

试论少阳病临证辨识

六经辨证为汉代张仲景所创,所谓“六经钤百病”,无论外感或内伤性疾病均可应用六经进行辨证。六经病中少阳病最为多见,其中柴胡类方在临床上有广...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267

《伤寒论》中“上二焦”辨析

“热入血室”最早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曰:“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370

中医病性辨识

病性,即病证的性质。辨识病性,即是通过对患者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进而作出病证属性的判断。作为病证判别的三个要素(病因、病位、病性)之一,病性还直...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744

《伤寒论》太阳经辨证应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是中医学的灵魂。辨证思想来源于《内经》,但是真正的辨证论治则始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分为《伤...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858

发热首辨寒热 分清阴阳中医治方

•国医大师张学文在治疗发热的过程中,谨守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大法,悉心研究证候和病机的演变,总结出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辨口气、辨鼻气...

精品偏方 2025-09-09 0 622

中医自成体系的创新 三强三弱思辨

中医学源远流长,中医经典思想和理论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中医自成体系的创新与...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674

针灸疗法: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或经验配穴

针灸疗法的应用,多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进而确定病机证型、选穴治疗,有些针灸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经验配穴。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按照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或前人的经验配穴,疗效...

养生秘方 2025-09-09 0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