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科学“秋冻”健身防病

“春捂秋冻”是一句由来已久的卫生谚语,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特别是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来说,更具有积极意义。

所谓“秋冻”,是指立秋之后,虽然天气转凉,但不要急于增添过多的衣服,而要有意识地让身体适当冻一冻,以逐渐适应天气的变化,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皮肤的耐寒、抗寒功能,以进一步适应即将到来的冬季严寒,同时可促进人体的抵抗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我们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有一套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作为这个系统的“司令部”——大脑皮层下丘脑,也只有在接受气温变化的刺激下来增强体温的调节能力,提高机体的耐寒抗菌功能,进而为适应寒冬到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长期的恒温环境只能使人的冷适应能力下降。气温稍有改变就马上添衣保暖,就是在制造这种恒温环境。这样,没有得到锻炼的大脑皮层下丘脑,一旦受到冷的刺激就难以适应,甚至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抵挡不住致病细菌的侵袭,容易引起伤风感冒等在秋冬季节好发多发的呼吸道疾病,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由于小孩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娇嫩的身体耐寒、抗病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秋季忽冷忽热期间比成人更易患病,而且不易好转。不过,这种功能和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其中进行科学的“秋冻”,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使自己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这样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而增加产热量,从而有效达到提高调节机体对气候变化适应性之目的。同样道理,刚进入秋季,外界气温尚未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这时过早过多的添衣,一旦气温回升,加上孩子生性好动,很容易因出汗着凉而伤风感冒。

同时,还要从秋天开始进行其他耐寒锻炼,以进一步提高机体的冷适应能力。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及喝凉开水(以25度左右为最宜)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放弃。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小朋友一般都能适应,并且效果显著;如能再坚持每天用冷水擦拭身体则更好。

此外,为了提高耐寒抗病能力,只要天气许可,小孩就要积极参加室外活动,特别是课间休息,虽然时间不长,也要走出教室,活动活动手脚。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管的舒缩性,而且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增强肌肉的耐寒及抗寒能力大有帮助。据测定,机体代谢越旺盛就越不怕冷,人躺着时代谢率最低,坐起来就可提高12%,站着能提高20%,步行可提高50%以上,剧烈活动时则可提高10倍。

当然,万事皆有个度,“秋冻”也不例外,尤其是深秋之后,早晚外界气温偏低,而午间气温偏高,这时要注意及时适当增减衣服,以防身体过冷而着凉生病,或过热出汗着风而患感冒等。有关专家指出:每年的秋冬季节之所以呼吸道疾病高发,一方面是因为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体弱多病的小朋友,不宜盲目“秋冻”,重点是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利平安度过“多事之秋”和严寒的冬季。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9048.html

相关推荐

血瘀是引起妇科病的祸根 道活血食疗方

许多女性由于平时不注意调理,经常会出现气血虚,或者气血瘀滞的情况。而血瘀是百病之源,许多妇科病都是由血瘀引起的,像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如果不尽快调理好,会导...

精品偏方 2025-11-02 0 1891

尿路感染三大病因

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因有很多。首先,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腹泻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尿路感染的风险增高。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内分泌紊乱,机体抵...

养生秘方 2025-11-02 0 2373

日常家庭小病小偏方

头痛解决方法:放松心情和身体,间或闭上眼睛或到室外做些简易舒展运动,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流通,戴上耳机听音乐。记住:不要乱吃止痛片!那只会令人对痛的感觉变得迟钝,...

精品偏方 2025-11-02 0 2555

狐惑病 方以薏米赤豆当归汤于临床

狐惑病,乃湿热壅遏化毒所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黏膜糜烂(溃疡)性疾患。西医所谓眼、口、生殖器(Behcet氏)综合征。临床上多以清热解毒、激素、维生素治...

秘方方剂 2025-11-01 0 1410

生命、健康、生病、经络、穴位

当前,医学中出现一些误解——把身体当成了生命。实际上,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  这里有五个概念都需要定义,即生命、健康、生病、经络、...

养生秘方 2025-11-01 0 241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