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灸法温通经络 回阳复脉 培补元阳

中医学里有许多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措施,灸法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正如《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益可得百年...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1934

石榴性味酸涩偏温 涩肠止血驱蛔虫

涩肠止血驱蛔虫,防癌降压利心胸。疗痢止漏理虫牙,升肛治疮洗疝痛。【注解】石榴性味酸涩偏温。主治涩肠、止血、驱虫。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387

畏风恶寒久治不效 温肾助阳祛风散寒

笔者于2006年夏天曾遇到一例病人,时值盛夏,但患者却穿秋衣裤,吃饭时不敢吹风扇空调,怕风怕冷,诉冬天穿棉衣裤仍感寒风刺骨。患者张某某,女,25岁,自述畏风恶寒...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1192

温阳通便 食疗治阳虚

阳虚临床表现为: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四肢不温,喜热畏寒,腹中冷痛,或腰脊冷重。舌淡,苔白润,脉沉迟。以下食疗方可温阳润肠。    杏仁当归炖...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1338

温运脾阳法治慢性胃炎验案

病例:奠某,女,36 岁。胃脘痞满反复3年,加剧1月,以夜间或食后痞满为甚,或疼痛,痛势剧烈。曾多次行纤维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西医予洛赛克及...

精品偏方 2025-09-20 0 3079

温补名膳:生姜当归羊肉汤

冬季寒风阵阵,一些体质虚弱的老人,因为素体虚寒,无法抵御天寒地冻,而导致体内的血液循环不良,经常感到四肢冰冷,面色萎黄或苍白,整个人显得无精打采。常服当归生姜羊...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2107

柴瑞霭 风温外感发热案验案介绍

柴瑞霭,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春季外感热病,柴瑞霭教授认为:春季是冬季冷冽的寒气渐退,气温回升,...

精品偏方 2025-09-20 0 2425

温燥“秋老虎”时节 有益食粥

现在温燥的“秋老虎”时节,防暑降温不能有丝毫怠慢,而且干燥难忍,最易损害人体津液,导致皮肤干燥、眼干咽干等症状,煲银耳粥、吃水果沙拉、绿...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1510

治疗温病邪留三焦

温胆汤为笔者临证常用方。早期对温胆汤的认识,拘于治胆、治心、治胃。运用日久,体会到温胆汤的使用范围应该超越上述认识,但一时未能找到相应的理论阐释。  读《温热论...

秘方方剂 2025-09-20 0 4725

郁证之疾 拟越鞠丸合温胆法治之

病案:黄某,男,30岁。人身之要,贵在气血和调,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患者舌淡黯,...

精品偏方 2025-09-20 0 1691

脂肪瘤给予温胆汤加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夏津滨  患者张某,男,31岁。2017年12月9日初诊:大便不成形多年,右上臂有多个皮下局限性肿块,因肿块大而压迫神经引起右上臂疼痛...

精品偏方 2025-09-20 0 2132

最佳温度

最佳体温:37℃。人体正常体温是37℃,但会有波动,幅度不超过1℃。一般来说,清晨时体温最低,午后达到最高。体温还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女性会在排卵后体温升高,一...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977

摩擦温阳 药敷治腰扭伤

简易摩擦 驱寒温阳摩擦驱寒法简单易行,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畏寒怕冷的症状。做法是:将双手手掌心放在膝关节上,用合适的力度均匀地进行摩擦,每天晚上50~100...

精品偏方 2025-09-20 0 1015

养生之道倡温补贵人为求中兴

明代闻名医学家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景岳为其号,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终身悬壶济世、著书立说,终究,集一生汗水,完成了64卷的《景岳全书》并流传于世。然后...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1410

银翘散与桑菊饮为温病著名方剂

银翘散与桑菊饮为温病著名方剂,类似桂枝汤于伤寒论。  银翘散与桑菊饮并为辛凉剂,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桑菊饮为辛凉轻剂。因此,二者常常并论,也是风温初起,卫分证的代...

精品偏方 2025-09-20 0 979

温通开秘治便秘二食疗方

番泻鸡蛋汤原料番泻叶5~10克,鸡蛋1个,菠菜少许,食盐、味精等调料适量。做法将鸡蛋打人碗中搅散备用。番泻叶用水煎,去渣留汁,倒人鸡蛋,加菠菜、食盐、味精调味,...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1370

治疗寒痹用养血温经通络法

首批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擅长应用脾胃学说治疗内科杂病,总结出通过药物性味归经以及药效应用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相结合的用药大法,笔者有幸作为弟子跟随李振华学习工作...

精品偏方 2025-09-20 0 1036

保健灸之 温补脾胃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转化人体气血精微物质的场所。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身体健康;若常吃生冷食物或腹部受寒,则易导致腹部疼痛、呕吐清水,甚至大便稀溏。本...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3053

最好测液窝体温

体温变化一方面反映机体的某些病理变化,另一方面又反过来对机体产生影响,因此,量体温就成了日常护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如果体温测量值不准确,很有可能造成对疾病的错误判...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1217

花椒温中止痛巧用可治病

1.腹痛:花椒3克,干姜6克,香附12克加水煎服,每日2次。2.痢疾:花椒9~12 克,红糖15~20克加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3.牙痛:花椒6克,陈醋10...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1186

痹证,痛痹,温阳行痹处方

某,女,69岁。2012年12月26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酸痛无力20年余,加重半年。现病史:20年前劳累后出现双下肢酸痛,未重视,疼痛时好时坏,冬天重夏天轻,平...

精品偏方 2025-09-20 0 2131

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的处方

升降散是《伤寒温疫条辨》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的处方,近年来笔者临床外用本方擦浴治疗感冒高热,效果较好。有清热解表,疏通腠理,退热解痉的作用,可有效降低体温,缩短...

秘方方剂 2025-09-20 0 1368

老年便秘治宜温

老年便秘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津伤、液亏立论。给予生津、补液治疗,效果多不理想。笔者以温阳化气为主,兼以填精益肾,宗四逆汤合济川煎加减治疗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精品偏方 2025-09-20 0 1676

气温陡升高,老人防猝死

最近一周,到医院急救的老人明显增多。从夏至到昨天,广州一家医院已经有十几个老人送医时或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据统计,这些老人年龄大多集中在70~80岁,多半有过心...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1361

通阳不在温 而在便与汗

叶天士《温热论》云:“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提出了治疗湿热病的大法,通阳不在于...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1658

“寒温”应统一于热病

“寒温统一”的呼声,可以说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是统一的方案不够理想。有的主张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因为“仲景伤寒为百病立法&r...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2825

辛温发汗剂“广汗法”

“汗者,散也。”辛以散之为汗法之常,而服承气汤、清营汤、清瘟败毒饮、加减复脉汤等绝无发散作用的方剂,却可汗出、病解,这还属于&ldquo...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