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中的

活血化瘀法在失眠中的应用

中医学认为,失眠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常涉及心、脾、肝、胆、肾诸脏腑,在反复发作过程中,正气损伤,久病多虚而致瘀血产生。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对失...

精品偏方 2025-09-20 0 748

舌诊在不孕症诊治中的运用体会

不孕症为临床常见病症, 总结其临床特点常见 两种情况: 一是原因不明, 无明显症状; 二是病情 过于复杂, 自诉症状过多, 给辨证带来一定的难度。 如杨云峰《临...

精品偏方 2025-09-20 0 1014

中医药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7月16日、9月10日头版头条先后发表了河南郏县妇幼保健院《中医药挑起县级妇幼保健院大梁》和浙江《东阳妇幼保健院:无中医不保健》的通讯,分别介绍了河南郏县妇幼保...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1860

国医大师昊成中的养生经验

国医大师吴成中,男,满族,1925年 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 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 咸中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优 雅,很难想...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1549

中医眼中的健康标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 有健康的身体。以往人们 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 疾病”。如今,健康已不仅 仅是四肢健全没有病,除 了躯体健康外,还...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2468

研讨扁鹊的含义 史书中的扁鹊

扁鹊在我国甚至世界上都是众所周知的人物,在我国又是“神医”的代称,可是长期以来围绕着扁鹊的许多疑团和多种说法使人无所适从,复原前史上实在...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1244

“囫囵吞枣”中的养生道理

成语典故:元朝白珽的《湛渊静语》中有一个囫囵吞枣的小故事: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他想了一...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982

中医学中的饮之成 饮之病 饮之治

饮,在中医学中有多种含义,可代指水液、病理产物或作为致病因素。但对于病理状态的饮,中医学术、临床界却时常因其概念不严谨、标准不清晰而造成误解,以至于成为学习中的...

养生秘方 2025-09-20 0 2536

记腾飞中的西安市中医医院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作为一家国家级示范中医医院,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历程,中医药的浓香,名老中医的仁心医德、精湛医术已经渗透到数代西安人的生活之...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2037

诗词中的“术”及其药用价值

山下寒林平楚,山外云帆烟渚。不饮如何,吾生如梦,鬓毛如许。能消几度相逢,遮莫而今归去。壮士黄金,昔人黄鹤,美人黄土。这首《茅山逢故人·句曲道中送友...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1617

素食中的佳品

日常饮食提倡荤素搭配,而素食中的芋头、甘薯和莲藕,被称为“素三宝”,为素食中的佳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芋头据测定,它的淀粉含量达70%,...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2354

辛开苦降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

•辛开苦降法将辛温之药和苦寒之品搭配使用,具有一阴一阳、一寒一温、一升一降、一开一泄、对立统一的特点,是单用一类药物无可比拟的,其功用主要体现在和调五...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1654

桃红四物汤其在杂病中的加减运用

桃红四物汤是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剂,由四物汤当归、生地、川芎、白芍,加上桃仁、红花而成,因其有活血养血,化瘀止疼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在杂病治疗中,应用灵活,效...

秘方方剂 2025-09-19 0 1175

老年患者用药中的循证护理

用药种类繁多 由于老年人慢性病较多,因此用药品种也相应的多,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用药种类的增加而提高。循证: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功能有所下降,用药种类...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834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长寿之道

近日,翻看《阅微草堂笔记》,见到这么一则小故事。沧州人刘某的母亲一百零一岁了,却依然身板硬朗,饭量不小。皇上屡次颁布恩诏,乡官想报官府领取粮食布匹,她都坚决辞谢...

养生秘方 2025-09-18 0 1352

论《童蒙止观》中的气与息

智者大师是我国隋代的一位高僧,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时八教、一念三千等理论, 实际创立了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智者在说法过程中...

养生秘方 2025-09-18 0 879

诗词中的“肝”及其蕴含的医学道理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来兮!...

精品偏方 2025-09-18 0 2172

大肠经中的防病治病五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循环于上肢外侧的前缘,经过肩,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通过膈肌,入属大肠。又经颈部入下齿,过人中沟,止于鼻侧。有句话叫“循...

养生秘方 2025-09-18 0 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