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辨证

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小儿发热的体会

六经辨证源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 , 将人体对 疾病的反应状态分为六大类: 即太阳病、 少阳病、 阳明 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六种病理状态之间既...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026

缠身龙的辨证施治

缠身龙中医又叫缠腰火丹、缠腰龙、蛇丹、蛇盘疱、蛇串疮,西医称带状疱疹。老年人患此病由于发疹时间晚,局部疼痛剧烈,常会因发病部位不同而被误诊为神经痛、冠心病心绞痛...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906

中医辨证为肾虚湿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脏的一种常 见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多数 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高血压和肾功能 损害;后期出现贫血、视网膜病变、 固缩肾和尿毒症。目前控制慢性...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802

白带病分型加辨证施治

对于白带病中医根据其病因、病性等,确定治疗方法,对病情多作整体考虑,治疗用药上有其独到之处,原则上是分型加辨证施治。  脾虚型带下色白、无臭味,患者少气乏力,食...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036

荨麻疹 瘙痒剧烈 辨证分型治疗

荨麻疹为最常见多发皮肤病,瘙痒剧烈,抓后起大小不一条状丘疹团块,时起时消,无定时发作,有的短期内治愈,部分迁延时间较长。其病因机较为复杂,在临床中对此病辨证分型...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870

慢性胃炎泛酸 中药辨证治疗

泛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如果持续时间不长,可不予治疗,如果反复长时间泛酸,就可能是患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症、食管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泛...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095

水肿的辨证分型 水肿的治疗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759

慢性前列腺炎经久难愈辨证论治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患病率也逐年上升,病情反复缠绵,治疗棘手,经久难愈。家父曾患此疾,经笔者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略有...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595

推理辨证治舌痛

教材中的辨证用方是标准和规范的,临证中的辨证用方是鲜活和灵动的。跟随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老师抄方,每每能体会到临证辨证用方的艺术性,举例如下。  杨某,...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765

顽固性或频繁发作的头痛 六经辨证论治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顽固性或频繁发作的头痛往让人深受其苦,甚至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伤寒杂病论》中以六经辨证为主,其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992

奔豚案眩晕辨证 治法方药

秦某,男,37岁,2014年2月26日初诊。诉头晕1月余,于2014年1月20日突发头晕,神志不清,伴左侧肢体麻木,查有“高血压、高血脂、肝功异常&...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820

中医辨证治疗 挽救“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中医称之为妊娠腹痛、胎漏下血。若无阴道出血,而仅有腰腹酸胀坠痛者,则称为“胎动不安”。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原因多为冲任不固,不...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573

怎样快速去除口臭 辨证治疗

口臭病由于口中之气发臭,影响到交际、谈话,病人十分苦恼。中医认为口臭与心经积热、胃火炽盛、痰热壅肺、食积内停、虚火烧肺等因素有关。今将口臭的辨证论治,浅述如下。...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021

治顽固性尿血辨证方

2010年秋,细雨绵绵,闲赋在家,翻旧书资料以图消遣。忽见1975年余侍诊时一则案例,跃然眼前。  案载李姓女,37岁,以顽固性尿血就诊。其起因乃由于过度劳累,...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591

小儿反复感冒 辨证用中药

孩子养育得好,感冒就会少。有的孩子抵抗力差,总是反复感冒,家长只能不断抱着宝宝跑医院。感冒虽常见,但目前还没有解决的根本办法,东汉时张仲景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221

盛夏颈椎易伤风 中医辨证治疗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处于一年中最为旺盛的时期,大脑对养分需求量也较大。那些伏案工作人群和本已存在颈椎病隐患的人,若长期处于空调环境或吹风扇,颈椎过度受...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193

慢性咳嗽辨证论治 自拟健脾消痰饮

基于扶正祛邪法辨治慢性咳嗽临床探析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持续8周以上,以咳嗽为主症,胸片无明显异常的一种病证[1]。慢性咳嗽多与感染无关,治疗时应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722

呃逆的中医辨证

呃逆,古代中医称作“哕”。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中就有“胃为气逆、为哕”的记载,认为“谷入于胃,胃...

秘方方剂 2025-09-12 0 1027

中医治病辨证用药量字

近日有人撰文提出“药量是中医疗效的生命”(《健康报》2013年3月13日),中医治病辨证用药应该在理、法、方、药后加上一量字。认为&ld...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