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尤其是深秋气候干燥,在久晴无雨、秋阳以曝之时,人们常易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津气干燥的见证,此即秋燥。秋燥是秋季感受时令燥气之邪引起的外感疾病...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47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了 萎缩性改变的胃炎。这种疾病的病情进展 缓慢,很多患者没能及时治疗,日久很容 易引发恶性贫血、胃癌等严重的并发症。 中医认为,治疗...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998
本文从辨证论治、针药并治及微创手术合并中药治疗3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现状,指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不足,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探讨、治疗出...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430
•首次出现“辨证论治”一词的中医文献是《证治要义》,刊刻于1775年,比已知最早记载这一词组的《医门棒喝》(章虚谷撰于1825...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858
编者按:中医学的特征之一,是辨证论治,而“证”所指代的内涵,决不仅仅是临床单一的症状群,它包括病因、病理、病位、病性、病势,即疾病的症结...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464
中医心身医学起源于《周易》,在《内经》、道学、道教及内丹学中均有较详细记载,后来成为中医学之一部分,历代均有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中医心身医学正...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437
国医大师李今庸不仅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也极为丰富。在半个多世纪的医疗活动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医疗风格,完整的临床医学思想。现剖析如下,或可有益于后学。强调理...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596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在中医中被定义为“瘾疹”。这种疾病不挑人,也不挑性别,可在任何人、任何年龄段发作,并且往往...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795
痛经是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痛经的痛感属多源性,由子宫收缩异常,子宫缺血、缺氧,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峡部神经...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921
古人谓:“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当我们先后看到《浙江中医药》杂志(1978年第5期)和《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第5期)高秋松同志...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706
□ 陶广正 中国中医科学院痧症泛指传统中医意义的霍乱等热性病而皮肤出现痧疹者,多为瘟疫。中医儿科有痧、痘、惊、疳四大症,其中的痧就是此类。痧是中医学专有名称现代...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44
在临床中,经常可以见到慢性头痛的病人,病程持续时间都比较长,几个月或几年,反复发作,用药治疗一段时间虽可好转,但隔一段时间后又复发,工作紧张、劳累、情志不畅等因...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695
病位,即疾病发生之所在。辨识病位,是中医辨证过程重要的基本内容,但由于受传统文化理念与认知条件的影响,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并非建立在实体解剖之上,而是&ldquo...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204
茵郁芪芍汤处方及用法:茵陈15克,郁金15 克,丹参15克,夏枯草15克,板蓝根 30克,黄芪15克,白芍12克,薏苡仁 15克,甘草5克。上药水煎取液,分早 ...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589
手足口综合征,简称“手足口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以5~9月份多见。本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653
国医大师张磊辨治成人斯蒂尔病经验张磊教授为第三届国医大师、 国家第二批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系国家 “十五” 攻关...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122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中,以具体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以功效为立足点, 体会中药的量效关系,是件十分有趣的事。以下就病案剂量改变对疗效的影响进行讨论。案一...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679
周岱翰,男,当代中医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导师。从医50年,擅长治疗晚期癌症,倡导中医...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674
灰指甲又称“甲癣”,是因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各甲之间可相互传染,西医多用口服、外用抗真菌药,或行拔甲手术,也可用中医辨证...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742
脏躁症?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更年期综合证、经前期紧张症、癔病等证。其多发生于中青年妇女,表现为精神忧郁,情志烦乱,哭笑无常,睡眠不安,更有甚者出现意识朦胧。对脏...
秘方方剂
2025-09-11
0
885
1.肺热伤津 症见口渴喜冷、随饮随渴、咽干灼热、尿多色黄、舌红苔黄。治以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施膳五汁饮:梨汁、荸荠汁、藕汁、麦冬汁、鲜芦根汁各若干加清水,大火煮...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882
冬季皮肤瘙痒症的治疗(风寒束表)处方:桂枝、白芍、何首乌、防风各12克,白蒺藜 10克,大枣8克,生姜、甘草、荆芥、蝉蜕、炙麻黄各5 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438
月经不调主要是指月经周期,持续时间,月经色、量、质发生异常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主要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过少,经期延长、崩漏等,用中医辨证治...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494
金实,男,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历任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首席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江苏省名中...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394
肝癌患者久病损伤机体正气,阴液耗 损,或病久失治,思虑过多,脏腑经络功能 失调,亦可造成肝功能损害,故治疗方法 宜健脾化湿、疏肝和胃、调理气机,佐以解 毒、调理...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402
贾某,女,1岁6个月,宁晋县某村人,2014年6月8日诊。主诉 发热1天。今早不明原因发热,精神萎靡,在家自行服用小柴胡冲剂无效,前来就诊。刻诊 发热39.3℃...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814
外感温热邪气而导致的温病,称为温热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热象偏重、易伤津液。如何针对温热病的性质和特点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辨治,首先就涉及温热病的...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555
处方:黄连、生晒参各20克,天花粉、泽泻各40克。上药共研细粉,每次服3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下。主治:糖尿病,中医辨证属肺热津伤型,症见口渴多饮,咽干舌燥,...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798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辅助 生殖技术的高速发展,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取 得了巨大进步,如影响精子活动的超微结构缺陷被 证实、男性Y染色体基因缺陷...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203
王暴魁关于“寡症”时如何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探微王暴魁教授从事肾脏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多 年, 经验丰富, 疗效显著。 现将王教授关于 &l...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