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秋分节气调养脾胃养生 调养肠胃茶饮

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是秋分节气,《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一)气候特征     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是秋分节气,《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说明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但是每次雨后降温都是需要注意的。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在祖国医学上称为“长夏”。古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生,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长夏应脾而变化”,是说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因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因而中医传统理论有有“夏天(清)补心,长夏(淡)补脾”之说。 湿为长夏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这个季节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而且湿邪亦好伤脾阳,导致脾气不能运化而气机不畅,升降失和引起一系列的消化道问题,《黄帝内经》就明确提出“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所以必须值得重视。   (二)调养脾胃养生之道     长夏季节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经过炎夏和秋暑的消耗,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容易上火的食物尽量少吃,无论肉类或瓜蔬、水果都要注意新鲜。俗语说“秋粥宜人”,这段时间应以多食清淡而健脾的淡粥,如薏米粥、芡实粥、白果腐竹粥、小麦粥、淮山粥等。汤品上宜赤小豆淮山节瓜猪汤、番茄山斑鱼汤、雪梨海蛰鹧鸪汤、蕹菜粟米粒滚清汤、鲜淮山百合马蹄白鲫汤、豆腐雪菜荷叶滚肉片汤、石斛太子参煲猪瘦肉汤等。另外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有不同的调理之法,如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调。古代医家经常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调补胃气之品;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又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这一方面说明“药食同源”,另一方面说明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三)调养肠胃茶饮   1.玫瑰砂椒茶—— 行气健胃
  材料: 玫瑰花6克,砂仁6颗(研碎),胡椒3粒(研碎)。 方法: 将三药放入壶中,用开水冲泡作茶饮服。 功效: 行气健胃,温中止痛。 食材大盘点: 砂仁——砂仁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作用,但阴虚有热者忌服。 胡椒——胡椒油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由于其热性高,吃了很容易让人体内阳气生发,所以每次最好别多吃,在0.3克—1克左右比较适宜。另外,发炎和上火的人要暂时禁吃胡椒,否则更容易动火伤气。
2.姜糖饮——温中健脾
  材料: 鲜姜末3克,红糖(或白糖)30克。 方法: 将两者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睡前饮用。 功效: 温中健脾。 食材大盘点: 鲜姜——生姜嫩者称紫姜、子姜,老者称老姜、老生姜。一般所说生姜多指后者,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等功效。
3.柠檬咸茶——健胃理气
  材料: 柠檬10个,食盐适量。 方法: 将柠檬煮熟后去皮,晒干,放入瓷罐中加适量食盐腌制,时间越久效果越佳。每次取15克置于杯中,以沸水冲泡后,代茶频饮。 功效: 健胃理气,生津止渴。 食材大盘点: 食盐——食盐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有清火,凉血,解毒,软坚,杀虫,止痒等功效。
4.苹果茶——健脾益气
  材料: 鲜苹果100克。 方法: 将苹果洗净后,去皮,捣烂成泥。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不拘时,代茶频频饮之。每日1剂。 功效: 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涩肠止泻。 食材大盘点: 苹果——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
5.行气健胃茶——健脾益胃
  材料: 枳壳10克,党参10克,木香5克。 方法: 将枳壳、党参及木香一并研末后放入茶杯中,冲以沸水,盖焖约15分钟即可。代茶频频饮用。 功效: 健脾益胃,行气消胀。 食材大盘点: 枳壳——枳壳与枳实作用相近,区别在于枳实小则性苦而速,枳壳大则性和而缓。 木香——木香以色黄白、质坚实、香浓者为佳,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等功效。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62648.html

相关推荐

补虚正气粥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工艺】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53

气虚不能敛汗 是气的防御固摄功能减退

手术后出汗过多,西医认为是手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出汗、怕冷、怕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虚不摄、阴虚血热、瘀血发热等原因造成。 气虚不能敛汗,是...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272

古老的养生方式 膏方进补

膏方进补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方式,在我国有近两千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膏方记载。现代膏方以其确切效果、方便食用而越来越受到忙碌、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开展膏...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012

立冬食疗养生

俗语说“立冬不吃饺,冻坏两只耳。”每逢立冬,北方的家家户户都要吃好吃的南瓜馅饺子。人们很看中二十四节气,“节”者...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333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5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