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脚挛急”

脚挛急,上海地区俗名哪牵筋。每由受寒后引起,虽属小恙,但屡发不愈者亦引以为苦。过去治此症常取舒筋活络法之类,笔者根据辨证,运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投治,取效满意。今木揣浅陋,公诸同好。

示例:陈xx,女,68岁,1982年9月20日诊,诉近一个多月来,每睡至子夜,辄发下肢吊筋,且连续发作数次,左右两肢轮作,挛痛拘急,颇以为苦,常半夜起坐,反复热数,按摩半小时后,方得舒解。翌日则觉下肢座软无力,步履缠艰,每至临睡则担心又发此症,影响睡寐。曾求治于西医,谓无良药可投,失望而回,旋即求中医治疗。察患者形容憔悴,体力不支,形寒肢冷,虽厚衣披身,总觉架然,饮食二便尚调,舌香薄白而润,脉沉迟细。
证属阳气虚衰,筋脉失其温煦使然,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增损:炙麻黄9克、熟附片3g、北细辛4克、宣木瓜10克、白芍9克、甘草3克,5帖。药后患者喜而告之,上药服至3帖后,半夜下肢吊筋已除,夜寐酣然。上药减其制,续服5帖,至今未再复发。体会:本例辨证抓住以下三点:1.患者有形寒肢冷、脉沉迟细等症,且下肢挛急发作常以遇寒益甚,得温则缓,显系少阴阳气虚衰之证。2.发作常在半夜前后,此时阴气至盛,阳气衰少3.患者年近古稀,元阳不足,筋脉失于温煦,遂至拘急挛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原为伤寒太阳、少阴两感证而设,本例用此方取其温经散寒,伸少阴之真阳得助,则气血和畅,筋脉得煦多患者并无太阳表证,故用炙麻黄,取其温运之力,再以木瓜、白芍、甘草为佐,舒其筋脉,药后果然得俘鼓之效。古方新用,绕有异趣。

扁鹊评医技
《鹖冠子·世贤》载魏文侯问扁鹊兄弟三人谁医技最高,扁鹊回答说:“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
长兄治无形之疴,人皆不晓,故名不出于家门;中兄愈初起之疾,人皆为常,故名不出于乡里;扁鹊疗深危之病,人皆称奇,故名闻于诸侯。声名传播之远近,与医疗水平之高下适成反比。此评既反映扁鹊大有水准的谦逊态度,也可视作对“不治已病治未病”论的恰当说解。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诊候》中也有类似的评价:“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未病”即“未有形”,“欲病”即“在毫毛”,“已病”即必须刺血脉、用峻药、剖肌肤的危重疾病。发现与治疗处于不同阶段的疾病,是区分医生水平高下的尺度之一。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6922.html

相关推荐

习惯性便秘和面部痘治方

治习惯性便秘方:女贞子25克、莱菔子1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杏仁5克、桔梗3克、水煎服,1日1剂,饭前服用。多数患者一剂见效,数例临床治愈。治面部痘方:...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536

小方治病五则

1.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三七粉30克,白及 15克,乌贼骨20 克,共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 3克,温开水送服。2.治干咳:茯苓15克,牡蛎 15克(先煎),...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0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