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医专家谈秋季养生防病

立秋之后天渐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教授周鸿图提醒大家:秋季是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的季节,是感冒、腹泻、慢阻肺、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高发期,面对季节交替,应正确养生,消除误区,健康过秋。

“春捂秋冻”是我国传统的养生疗法,但很多人即使感觉凉意十足,仍坚持不加衣,不穿袜。事实上,秋冻必须适度,过度加衣,会使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过度秋冻,则可能因秋燥伤肺,风寒外袭,致感冒咳嗽、肺炎等疾病发生。特别是对于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的老人,面对秋季早、晚温差较大的问题,既要让机体保持凉爽状态,又要顺应气候变化,适当注意保暖,特别是脚部的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发呼吸道等各种疾病。

“秋乏”巧妙除

在炎热的夏季,因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支出加大,这时人体会欠下一大笔“债”。随着秋天的到来,气候变凉,身体各系统会逐渐转入生理性休整期,于是秋乏就发生了。四肢无力、神疲懒言、咽干、口干、鼻子干都是秋乏的表现。

周鸿图建议,解除秋乏,首先要保证充足睡眠,改掉晚睡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并保证早睡早起。同时,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另外,保持饮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物,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马铃薯、梨等;加强锻炼也是可以解秋乏的好办法,以早晚为佳。锻炼的方法以登山、散步、做操等简单运动为主。还可以在室内养些植物,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悲秋”不可有

有专家研究指出,秋后白天变短会影响人体生化过程,干扰生物钟调节机制,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甚至于引发精神性疾病。加之秋风萧瑟、落叶满阶,寒蝉哀鸣等景象,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消极情绪、灰色心理。

周鸿图建议:调节情志,防止“悲秋”是秋季老年保健的重要内容。秋季萧杀之气最易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尤其“空巢老人”更易伤感。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多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只要不违背保健原则,动比静好。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舒展筋骨,如登高赏景可使人心旷神怡,太极拳、气功等传统的保健项目也能达到舒缓心身的目的。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8114.html

相关推荐

中药配方颗粒能全面放开吗

日前,一则《中药配方颗粒或将彻底放开!》的网文在圈内广泛流转,文中认为国家即将放开中药配方颗粒备案,中药饮片行业将面临巨大挑战等。如此重大的政策改变,难怪会引起...

养生秘方 2025-10-29 0 1095

发展中医药旅游 中医动画片 中医中文

广东东莞一家原创动漫公司通过与国内中医药企业的合作,打造国内首部以中医药为题材的动画片。样片将在本届漫博会上首次亮相,首期26集成片预计将明年推出。这是一部名为...

养生秘方 2025-10-29 0 2201

治疗妇科病 重视调理脾胃

王氏妇科治疗妇科病,重视调理脾胃。喜用四君、六君、补中益气汤之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生化之源。“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1665

麦粒灸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关玲教授

关玲,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非药物疗法分会会长,解放军中医药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耳针、...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143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