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三伏天 养阳避炎热 养心重养神

三伏天尤以中伏最热。今年中伏“加长”至20天,高温闷热,且是雷阵雨最多,易挟湿。中伏之时,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加长中伏需注意:
养阳避炎热
伏天,人体阳气外发,阴伏在内,气血运行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汗孔开疏,出汗较多,用来调节体温。由于人体阳气旺于外,若暑热过度,最先损害的就是阳气,因此,加长中伏养生首先要避炎热。盛夏紫外线强度大,外出活动或工作时,避开正午,携带凉茶、藿香正气水等清凉解暑物品,以防不慎中暑。
运动要适度
人们要适当进行活动,使体内的阳气向外宣通发泄,有利于身体气血运行,保持健康的体魄。但因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大,运动时最好要控制好强度,不宜大汗淋漓,精疲力尽,以防止疾病的产生。
饮食应多食酸
饮食养生应以清淡为原则,清热、防暑、敛汗、补液,在菜肴里加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增进食欲,并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比如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有些人喜欢吃生冷食物,这种外热内冷很容易让胃肠受凉,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所以,吃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
养心重养神
人体五脏,心与夏季相应,心脏主血脉,主神,与血液运行和血管以及精神情志密切联系。中伏天气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心气易耗损。夏季养心重要的是养“心神”。尽量保持乐观情绪,做到神清气和,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切忌急躁发怒、懈怠厌倦、恼怒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姚蕤 张瑞俊)
链 接
消暑应洗温水澡,胜过冲凉
中伏天气温高,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代谢速度也较快,直接冲凉,会导致皮肤表面温度骤降,毛孔关闭,血管骤缩,体热无法散出。洗完后不仅不能起到解乏的作用,还可能让人四肢无力、肩膝酸痛,甚至诱发关节炎和慢性肠胃炎。此外,有些老年人怕受凉,选择用较热的水洗,也不宜。温度过高可能会使浴室中的含氧量降低,容易发生因缺氧导致的晕厥。因此,洗澡的水温要以温水为最佳,水温在35℃~37℃即可。
绿豆汤饮用要适量
伏天湿热较重,容易导致脾虚,绿豆煮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食疗功效,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忌大量喝绿豆汤。如属于寒凉体质的人,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能多喝绿豆汤,否则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处于月经期的女性,宫寒者,不宜喝绿豆汤,以免伤害身体引发痛经;绿豆性凉,对于儿童来说,不宜大量饮用。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3934.html

相关推荐

夏天纳凉防阴暑

盛夏时节酷暑难当,人们常常喜欢晚饭后到街心花园、河沟边、水榭旁纳凉休息,或凉水冲澡、大量饮冷,更有怕热者,干脆在室外铺凉席睡觉。殊不知一觉醒来后,往往会出现恶寒...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996

枣树皮红糖汤治肠胃炎

急性胃肠炎以起病急,呕吐,腹泻,腹痛为主症,多发生于夏秋季,其发病原因多由暴饮暴食,过食生冷,饮食不洁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  民间偏方大全网为您提供治疗胃...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873

老中医药唐蜀华 钻研心血管病的理论

原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唐蜀华,是全国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传承博士后流动站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227

摩雅叔的“神药”

“摩雅”是傣话,即医生的意思。我叔叔就是摩雅,而且还一度是远近闻名的“神医”。我叔叔这个“神医&rd...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1501

尿酸高增加冠心痛风险

血尿酸水平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血尿酸高的人,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60%,血尿酸每升高10微摩尔/升,就可使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升高1....

养生秘方 2025-09-12 0 971

健鼻方三

人参15克,荆芥10克,细辛3克,橘梗10克,诃子6克,煅鱼脑石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2日1剂,亦可适当调整用量作丸,散服用。本方通利鼻窍,可预防臭伤风...

精品偏方 2025-09-12 0 118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