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春天如何保存中药材

  作为最重要的补血药材,当归素有中医学“妇科人参”之称,而因其补血功能,更被人们作为食补药材广泛使用。近期据《南方周末》报道,号称“岷县当归甲中华”的“岷归”,为了防虫、防霉变,多数要经过熏硫的工艺,才拿到市场上出售。而熏硫就是在药材中加入硫磺。如果硫磺被打湿后,会产生亚硫酸,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对肝肾功能也有直接影响;最严重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致死。

  如此说来,怎样保存中药材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本报记者

宓国辉/文


赵含章
/图

  春季常常春雨连绵,尤其是今年,阴郁的天气更是连绵不绝。在这种天气里,应该如何让买回家的中药材不被糟糕的天气“蒸发”掉药效?下面听听南宁市一杆秤药业有限公司主管药师黄海昌讲讲,常见的和名贵的中草药应该如何保存。

  冷藏

  零下5度冷藏
灭虫又防霉

  举例:麝香、蛤蟆油、阿胶

  广西是中草药盛产区,老百姓也对中草药情有独钟。生病、调理身体,甚至食疗都少不了中药,市民曾女士就是其中的一员。“本来就喜欢做菜或煲汤时,加入中药进行调味和调理身体,后来因为婆婆老是生病,家里更是少不了中药。”她说,她常常是“大包小包”往家拎药材。有时为了省事,一次要买一个月的。但是,遇到回南天,她就犯愁了:这么多的药材,怎样保存才能不发霉呢?

  “有条件的话,最好进行冷藏。”黄海昌说,有些药材枝蔓比较大,用来冷藏不现实,但如果是以下几种中药,就可以采取冷藏的方法:麝香,具有强烈的香气,可盛在小瓷瓶或小口棕色玻璃瓶内,并用蜡封好口,置于阴凉干燥处保管,以免香气散失而影响药效;蛤蟆油容易吸潮发霉,所以最好冷藏;阿胶胶块遇热、遇潮容易软化,也应放冰箱贮存。“上述几种中药可以放到零下5摄氏度的冰箱中,既能杀灭蛀虫,防止霉菌生长繁殖,又能防止其变色。”

  他同时提醒,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储藏注意事项,市民购买药材时可以向药剂师询问相关的储藏方法。而一旦名贵中草药材已出现霉烂变质,或已大部分生虫、结块,就不可以再做药用,否则得不偿失。

  暴晒



“阳光”一点
健康一点

  举例:人参、冬虫夏草

  人参能够补气、生津,提高身体免疫力,冬虫夏草同样具有不凡的“药效”。这两味药功效多,口碑好,价格高,是市民补养身体,甚至送礼的佳品。因此,如何防止它们遭虫蛀,发生霉变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其实保存人参的方法有很多,日晒就是其中的一种。黄海昌说,比如人参中的红参,应该保持干燥,当受潮时可以用白纸或棉纸覆盖,放于日光下晾晒,以防变色。平时可以将其用无毒的塑料袋或纸包好后,放入盛有石灰或变色硅胶的箱内,或者放在炒黄的大米瓷罐或铁盒内保存。白参即易生虫又易发霉、变色,应将其充分晒干后,放在盛有石灰或变色硅胶的铁盒内即可。

  虫草就更脆弱了,如果受潮了,虫草会出现空壳的现象。“那样虫草的药效就会下降。”黄海昌说,这个时候要看看虫草还有没有价值,比如如果用手一捏,虫草已经彻底干瘪了,这说明虫草此时已遭虫蛀,这时必须马上拿到太阳下暴晒,如果有条件,最好用木柴、炭火进行微微烘烤,或许还能亡羊补牢;如果生虫不是很厉害,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但最好能用筛具筛去虫体、虫屑等废弃物,然后晾晒。如果量大或者需要放置较长时间,最好在放虫草的地方放一些硅胶之类的干燥剂。

  驱虫



花椒相伴
虫子走散

  举例:鹿茸

  有些中药最怕虫子,比如鹿茸。市民张女士去年秋天为了进补,买了一些鹿茸,因为没有吃完,就放了起来,最近在整理厨房时,发现鹿茸已经完全发霉,被虫蛀掉了,她不得不心疼地将其全部扔掉。

  据黄海昌了解,鹿茸作为中药材饮片之一,营养成分比较高,含有不少水分,所以如果外界环境温、湿度稍“不对劲”,空气中的“霉孢子”就会掉落在其表面,然后吸收鹿茸里的营养成分和水分,继而开始发芽,菌孢变成菌丝,鹿茸的营养也因此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想防止遭虫蛀,可以在鹿茸的旁边放一包花椒,因为花椒的气味可以驱虫。

  还有一个民间的“土方”。将鹿茸包好放在米缸里,因为大米有很好的吸潮效果,会将鹿茸周边的水分吸走,这样就防止了水分过多导致的发霉,继而生虫的情况发生。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3619.html

相关推荐

药食兼优 饮食搭配 饮食疗法

白菜药食兼优,但食用时仍须注意以下事项。  1、隔夜的熟白菜不宜食。新鲜白菜含大量无毒的硝酸盐类,煮熟后如放置较久,会使硝酸盐还原成毒性很强的亚硝酸盐。  2、...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842

千万别把止咳药与祛痰药弄混

一般人总以为,治疗咳嗽痰喘的药,都是那么回事,都叫“治咳嗽药”就行了。其实这种说法太含混,容易出现危险。应该把“咳嗽药&rd...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85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