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太子参、当归各20克,炒白术、黄芪各15克,茯苓、川芎、当归、白芍各10克,五味子、远志、炙甘草各5克,陈皮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00
•徐景藩认为胃下垂的病机除了具有中气虚弱的一面,同时还兼有气滞和痰饮的病理因素。•徐景藩发现单用补中升提法治疗胃下垂或有不效,甚至反见脘腹胀...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806
气滞难产Qì Zhì Nán ChǎnDystocia due to Qi Stagnation一妇,累日产不下,服催...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39
刘某,女,48岁。2011年12月2日来诊,诉经前乳房胀痛二年,伴畏寒,全身不适,背痛,腰痛,月经色暗挟有血块,口干口苦,大便偏干。舌尖边微红苔薄黄,脉细弦。处...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72
办公族郑女士入冬后迷上一项运动。每天午饭后就说道,“晒背去了!”她会在单位的一条大马路旁,让背晒着溜达半小时再回来休息。每到冬天,就有不...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97
2月4日,立春啦。《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给予适当的养生,有...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35
组成:党参30克、北芪30克、升麻10克、白术10克、柴胡15克、苏叶10克、防风15克、桂枝10克、羌活10克。功效:辛温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兼感風寒湿重之人...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34
1、金银花、鱼腥草、薏苡仁、冬瓜子各30克,连翘、桑白皮、芦根各15克,杏仁、川贝母、陈皮、茯苓各10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水煎2次,将药液合并摇匀,分早、晚...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39
“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68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太阳在天体运行中的地位作比拟,强调阳...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59
进入大暑节气后,炎热天气易使人出现食之无味的“疰夏”的症状。中医认为,大暑时节养生保健最关键的是以除“湿”为主。...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31
肾脏疾病病因复杂,由于大多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以经验性治疗为多,缺乏病因性治疗的手段。在每...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42
毛细支气管炎仅见于2岁以前婴幼儿,多数为6月以内的婴幼儿,其临床表现同肺炎,但喘憋更严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也有人称此病为喘憋性肺炎。起病时体温一般不高,咳...
秘方方剂
2025-09-10
0
347
女性冬季进补应从调养入手,调和好机体内外平衡,使身体保持在一个气血通畅的状态下,然后再根据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补。女性生理特点不同于男性,女性以血为贵,冬令进补...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753
处方:黄柏、苍术、牡丹皮、栀子各10克,车前子(包煎)20克,刺蒺藜、白僵蚕、防风、茯苓、当归、柴胡各12克,龙胆草6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33
【组成】硫黄9 克、艾叶6 克、曲酒适量。 【用法】前2 味布包入酒煮热,乘热熨患儿小腹痛处,每日3 次,每次20~30 分钟,连续熨3~5 日。 【主治】...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56
小儿肺气肿多由异物吸入、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引起,故肺气肿患儿常常有突然剧烈呛咳或长期咳嗽、咯痰或气喘的病史。治疗小儿肺气肿我们应采用去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39
“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可以从中医理论解释,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58
胡某,女,45岁。2008年2月15日初诊。自述近一周来时常出现小腹部有一股气上冲至心胸,其状如豚之奔跑。每日发作7~8次,苦不堪言。刻诊:气上冲心发作刚过,仍...
秘方方剂
2025-09-10
0
952
7月7日小暑,此时太阳黄经为105度,正值初伏前后,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之时。沈阳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蒋宏说,小暑,重在理解“暑”字...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72
故乡老友娄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于1973年4月16日偕同远道来京就诊。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虬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77
: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曾说,“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常春”。人体要气血平衡,阴阳调和,才会精神抖擞,百病不侵,健康不健康...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881
黄某,男,72岁,2007年6月3日首诊。患者三个月前做胃溃疡手术,近二个月来经常大便秘结,5~8天一次。现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口淡纳少,食则腹胀,虽有便意,...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70
选取站式或坐式体位,若病情严重亦可选取高卧式,以舒适自然为佳。全身放松,舌抵上腭,双手重叠放于小腹 (丹田)上,两眼微闭,面带微笑,排除杂念,自然呼吸。意守丹田...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748
•现在有人一谈到运气方,拘泥于《三因司天方》十六首运气方,实际上《三因司天方》仅仅给了我们十六个套路,不可拘泥,更不能呆板使用。只要抓住了运气病机,按...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360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作为春天的主气,在春天人们常易感受风邪而引发多种病症,如恶寒发热、头痛眩晕、口苦、鼻塞、咽喉不利、牙龈肿痛、眼...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81
赵某某,男性,20岁,未婚。初诊:2019年7月26日。诉反复发作性心悸、心慌半年余。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心慌,夜间发作甚,并伴有胸闷、短气,无胸痛...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20
五脏之中, 脾属土居中, 脾运化水谷、 津液以灌溉 肝、 心、 肺、 肾四脏, 为滋养元气之本、 气机升降之枢;人 身五脏六腑非脾胃不养;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44
4月20日谷雨,是二十四节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期间,雨水较多,注意防治风湿性腰腿痛等疾病,还要注意防止脾胃病的发作,尤其是儿童。因为这一时期...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62
有些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的老人,平时常感觉自己在呼吸时.呼出的气多而吸进的气少,稍加活动后格外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显然。这种“呼多吸少&...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