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中医提倡“学经典,做临床”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唐志鹏  思维决定行动。现在提倡“学经典,做临床”,其中关键环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中医特有的临床思维能力,这是提...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2644

临床应用从龙汤治咳嗽 自汗

从龙汤为近代名医张锡纯之名方[1],始为“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继服此汤。”而设。此方用龙骨、牡蛎敛肝气之逆,...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2201

中风病的防治 陈宝贵临床运用活血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它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即脑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病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其...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1093

中医脾胃病临床必备

熟知二十四节气一个真正的中医临床医生务必每天知道当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前后哪一天,否则无法分清楚四季用药的特点,中医有“用热远热”的理论,意...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1521

温病养阴法的临床应用

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在《温热经纬》引用吴鞠通评注《灵枢·热病篇》言:“若留有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可以说在外感温热病中,...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2021

四妙勇安汤加味方解及临证应用

国医大师尚德俊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周围血管疾病专家,创造了许多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剂,其中四妙勇安汤加味就是代表方之一。四妙勇安汤加味由金银花、玄...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1862

中风火毒证历史沿革及临床辨识

中风病的描述最早见于 《内经》 ,之后逐渐形 成了基于风、火、痰、瘀、虚等为主因的辨证体 系,其中火( 热) 、火毒作为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致 病因素,已被广泛认可...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2324

大蒜临床实践证明其药用价值

大蒜,古时称为“胡蒜”,为百合科草本植物大蒜的鳞茎。据说是汉代张蓦出使西域带来种植的。因大蒜的味道香窜,成为日常菜肴的调味品。大蒜含有蛋...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1742

抑郁症的表现及治疗的临证思路

郁病是指情志失合,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以抑郁悲愤、情志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甚或易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本病的发病率...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2003

小儿感冒临证青蒿煎汤给患儿洗浴

小儿感冒,无论是外感风寒或风热,都可引起发热。治疗大多以内服给药为途径,但常因中药煎剂的浓烈味道或苦涩而不易被小儿接受。笔者临证用中药青蒿一味煎汤给患儿洗浴,小...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3149

传统医药的传承正面临着后继乏人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传统医药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逐渐改变,人们对传统医药的认知,以及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逐渐被淡化,一些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民族医药的...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2106

中医之家传承老中医临床经验

10月25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藏医药专业委员会标准审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青海西宁召开。会议认为藏医药标准化是藏医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编制好藏...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1460

中医用药 临证时多是依证遣方依证遣药

中药方剂讲究临证配伍,讲君臣佐使,如同战场上调兵遣将。学习方剂是为了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组方规律,遇上复杂的证,能够依证组方。关于方剂学的学习心得,从临床...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2212

经行肿胀临床颇不乏例 辨证分型施治

经行肿胀经行肿胀,临床颇不乏例,而医籍记载中论述较简。若以治诸水饮法,投之分利,甚则攻逐,此舍本逐末,仅取一时之快也。故仍当辨证审因,以期进一步求得对本病证治之...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1431

痔疮临床常用偏方秘方

痔疮痔疮发作时,多现肛门坠痛或痔核红肿剧痛,或便时出血,兼有便秘、溲赤,唇干咽燥等热象。本病病因多由素积湿热嗜食炙煸、辛辣之晶,或过饮酒浆而致湿热内蕴,而湿热瘀...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2856

临床治痛经 运用暖宫止痛温经散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或痛及腰骶,并随月经周期而发者,该病是以经期前后小腹部疼痛为临床特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尤其以青春期女性多见,给...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