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腮腺炎 (主要指,病毒性腮腺炎),以外治为主,内治为辅。一、内治法温毒在表: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咽红,舌苔薄白或淡黄...
秘方方剂
2025-09-19
0
2658
肝脑之间中医学有关于肝的藏象理论,汉语也将西医学的"liver"翻译为 “肝",于是一个既十分有趣又令人费解的问题便显现出来:“肝" 与...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1746
中医称带状疱疹为“缠腰火丹”“缠腰龙”“蛇丹”“蜘蛛疮”&ldq...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2308
国医大师熊继柏论临证思路熊继柏教授(以下尊称“熊老”)十三岁习医,十六岁行医,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通晓中医经典,谙熟方药,临证善于辨证...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1780
1.配桂枝,通阳化气行水、止逆气,见苓桂术甘汤证、五苓散证、苓桂草枣汤证、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桂枝茯苓丸证等;2.配泽泻,淡渗利水、开通水道,见肾气丸证...
养生秘方
2025-09-19
0
1485
蛋白尿是多种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肾小球滤过膜结构或功能异常是蛋白尿形成的主要机制。随着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多数患者蛋白尿能够得到较好控制...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1120
组成生石膏60克(先煎),粳米、白及、藕节、地骨皮各30克,炒黄芩、生地、侧柏叶各20克,知母、桑白皮、丹皮、枳实各15克,炒栀子、炒荆芥、甘草各10克。 功...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1951
《伤寒论》中,乌梅丸作为厥阴病的主治方剂,对于治疗失眠等病症具有显著效果。笔者曾跟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凌江红学习...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2127
国医大师许润三是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妇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本文为其临床治疗妇科病的几点经验。出血期辨证应以脉象为主综观各医家对...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2263
全国名中医李冀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国医大师段富津,尤善治疗消渴、胸痹、心痛等证。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药组成,主治表虚自汗之证。...
秘方方剂
2025-09-19
0
2321
孙其斌,男,1956年生,山东烟台人。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一、二批省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曾任甘肃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现任技术指导),...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1550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
精品偏方
2025-09-19
0
2003
治牙痛方法:取地龙、元胡、荜茇各 等量。共研成粉,取药粉少量,用 棉布包裹,塞耳。 主治:牙痛。 张勤治牙痛方处方:取蒲公英、紫花地丁、生 地、熟地、荆芥、防风...
精品偏方
2025-09-18
0
2522
组成:牛角200克,五加皮100克,炙穿山甲50克,桑白皮200克,黄柏100克,土鳖100克,自然铜100克,当归100克,大黄50克。用法:将牛角砍小块,以...
精品偏方
2025-09-18
0
1513
梁某,女,29岁。2010年7月5日初诊。停经2月,饮食无味,嗜睡倦怠,晨起头晕恶心,干呕吐逆。切脉滑疾流利,诊断属妊娠恶阻。认为此乃妊娠常事,未加处理.数日后...
精品偏方
2025-09-18
0
1468
《伤寒论》第338条云:“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
养生秘方
2025-09-18
0
2509
曾某,男,72岁,门诊病例,2009年9月25日初诊。主诉:全身麻木2年。患者2年来全身麻木,疲乏,步行不稳,头昏沉,伴颈胀,时作呕逆,咳嗽;查舌红,苔薄黄,脉...
精品偏方
2025-09-18
0
1131
“胆主骨所生病”刍议“肾主骨”“少阴主骨”, 在《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多篇...
养生秘方
2025-09-18
0
1060
症状,简单的说就是病人不适的感觉,是病人最初的表现或体会。主症是最能反应疾病病因、病理、病性的症状,是主要矛盾所在,也是临床辨证的关键因素。主诉则是病人自认为最...
秘方方剂
2025-09-18
0
1017
张士舜,男,1939年生,主任中医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河北省名中医,首...
精品偏方
2025-09-18
0
2842
芡实是睡莲科水生植物芡的成熟种仁,是一味常用的收涩类中药。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而平,具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效,主要用于治疗肾虚遗精、滑精,脾虚泄泻及...
精品偏方
2025-09-18
0
1176
节日大鱼大肉后,一款用粗粮玉米面做的主食,既可养胃助消化,又能避免体重增长。中医认为:玉米性平味甘,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玉米...
养生秘方
2025-09-18
0
1707
有些糖尿病患者把饮食控制理解成单纯地控制主食,每天只吃2~3两(100—150克)主食,甚至有些人晚饭就干脆不吃主食。鱼、肉、无糖点心、干果零食则随...
养生秘方
2025-09-18
0
1570
《伤寒杂病论》之方,被后世誉为“经方。”其中《伤寒论》实载113方,《金匮要略》实载262方,除去其中重复之方,共计178方,用药151...
养生秘方
2025-09-18
0
1194
糖尿病不限谷类主食论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它已成为影响全球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造成沉重...
精品偏方
2025-09-18
0
657
组成生地黄30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同煎,...
精品偏方
2025-09-18
0
1629
组成:茵陈6两、栀子14枚、大黄2两。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症。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只有头出汗,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
精品偏方
2025-09-18
0
2099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明确提出了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四大类饮食是我们主...
养生秘方
2025-09-18
0
1052
傅山,字青主,号公之它,别号朱衣道人。山西太原曲西村人。生活于明·万历35年至清·康熙23年(公元1607~1684年)间。傅山先生...
养生秘方
2025-09-18
0
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