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对于小产后之血崩,重视补气 先生对于小产后血崩,善于抓住疾病的本质,重视补气法的作用。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摄血,血随气行。崩漏之时,血脱气亦脱。经云:治病必求其本,本固而标自立矣。“若只以止血为主,而不急固其气,则气散不能速回,而血何由止。”且“血为营,气为卫,使卫有不固,则营无依而安矣。”血崩而致昏晕欲绝者,血已尽去,但存一线之气,以为护持。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无形之气,必致尽散,此所以不先补其血而先补其气也。如先生自创固气填精汤治行房小产血崩,理气散瘀汤治跌闪小产血崩,两方中均重用人参、黄芪以补气,辅以当归生血,共达补气以摄血、补气而补血之目的。如此则“已去之血,可以速生,将脱之血,可以尽摄”。“其最妙者,不去止血,而止血之味,含于补气之中也。”由此可见先生在治方立法时持有“有形之血不易速生,无形之气首当急固”之意。 3 用药少而平和,主次分明,重视炮制 傅山先生所著之《女科》用药独具特色。其中所用方剂多系先生自创,其立法严谨,用药平和,配伍主次分明,临床应用效果良好,颇为医者借鉴。如在“小产篇”5首方剂中,用药最多者则10味,少者仅3味;其中当归、人参、黄芪、熟地等药的使用频率较高,盖因小产后以虚为主,而此类药物具有补血、益气、填精等功效,且作用平和,故先生喜用它们作为方中君药,其用量一般多者1-2两,少则5钱。其中当归出现频率最高,每首方中都有用及。当归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临床被广泛应用于经、带、胎、产等各种妇科疾病。因妇女以血为用,以血为荣,保得一份血则保得一份命,故先生于“小产篇”中多用当归来达补血养血之功效。观先生“小产篇”之组方用药,虽根据需要选用了疏肝、祛瘀、清热等药物,但无一峻品,且都采取在大队扶正药中少量参与。如“跌闪小产”条中,除用人参、黄芪、当归补气生血之外,尚佐以红花1钱以活血、黑姜5钱以引血归经并祛瘀助阳,以达补血不留瘀之功效。可见先生制方用药变化之巧妙,确是独具风格。另外先生对5方中的每一味药几乎都有或炒、或蒸、或浸、或洗等炮制要求,例如方中所用之当归均酒洗;而疏肝理气之白芍、香附均以酒炒,因酒制能行药势,使药物通达表里而直达病所,并能增强香附、当归、白芍等药调和气血的作用。再如白术土炒,芥穗、干姜炒炭,九蒸熟地、山茱萸,三七研末冲等,经过这些特定的炮制,能使白术的健脾益气,熟地的滋阴养血作用更为突出,而芥穗、干姜则专于止血。从以上5方的立意可见,上述药物经炮制后性能的变化,能使这些药所在方剂的治疗作用更具针对性,疗效更为显著。 4 灵活应用引经药 傅山先生于“小产病篇”中,灵活选用引经药以达妙用。因“血遇黑则止”,炭药能收涩止血。在诸多炭药中,《女科·小产》行房小产血崩所用之固气填精汤及大怒小产之引气汤中均选用芥穗炭,其目的在于引血归络、止血。傅氏认为“荆芥通经络”、“荆芥穗炭,能引血归经”。跌闪小产而血崩昏晕者,在补气补血化瘀的同时,加黑姜以引血归经,是补中又有收敛、补火、助阳之妙。《本草经疏》载:“干姜炒黑,能引诸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对此先生强调,“单补血而不补火,则血又必凝滞,不能随气而速生,况黑姜引血归经,是补中又有收敛之妙。” 综观《女科》“小产篇”中对妊娠病的辨证治方立法,可看出先生以气血为重点,与《女科》在“调经门”中以肾为主的观点有所不同。在病机上突出“气”,如气虚、气郁、气火等,而治疗原则上则强调“补”,且以补气为主。用药因兼症的不同而采用补气兼养血、补气兼清热、补气兼散寒、补气兼活血等。其治方立法准确,虽用药平淡,但讲究配伍,注重扶正,并注意药物炮制,故疗效显著。傅山先生所创以上之观点与治疗方法值得我们在临床拟方用药中借鉴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金亮,侯红霞.应用《傅青主女科》验方治崩漏举隅[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5):458 [2] 周惠芳.《傅青主女科》调经方临床应用拾得[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5):665-666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