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讲:“在中国医学书籍里始终没有讲到‘病’这样东西。”其实,《内经》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24
象思维是中医学重要的思维方式, 是构建中医 理论的主要工具之一,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象思维的起源可上溯于《黄帝内经》 ( 以下简称《内经》 ...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58
痹者,闭也。痹证指感受风寒湿等邪气,导致气血闭阻引起肢体疼痛酸楚、麻木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的一类病证。《内经》所论“痹”之涵义主要有...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93
“和” 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几千 年来 , “和” 思想渗透到中华文明的哲学、 历史、 政治、 伦...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39
脑主神、主思维,这是中国人固有的看法。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看法逐渐被心主神、主思维所取代。只要回眸古人对脑的局部解剖的观察,对脑的主视觉、主听觉、主语言、...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505
对立与制衡 阴阳这两个因素作为说明事物的内在关系时,即说明两者之间的对立性,又说明两者的相互制约平衡、互根互用的双层意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71
意象思维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土壤之 内, 贯穿于整个民族的科技、 文化、 艺术等领域, 是我们 祖先认识世界最根本、 最重要的思维方法 [1 ] 。远在中...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729
原文: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中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375
《黄帝内经》“脑病”述要《内经》 中与脑相关的描述共有 34 处, 涉及 27 个 篇章, 其中提到的脑部病证有“头晕&rd...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75
“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而知其病变层次, 故可为之神矣!时下中医之望诊研究多停留于局部诊断, 而缺乏一种疾病传变层次的系统性构建, 而《...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97
砭术见于(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砭、针、灸、药、导引五大医术之一,可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常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所致的腹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刮法 适用于疾病初期...
秘方方剂
2025-09-10
0
405
《黄帝内经》的成书,将华夏祖先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和体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提炼、总结升华,构建起以探究生命奥秘为主要取向的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彰显出中医对生命解读...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385
•《黄帝内经》是科学、哲学与文化三维同构的理论体系。在进行研究和传承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看待与把握,既不能因强调其科学本质而忽视其哲学、文化内涵,...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888
五行,是基于十月太阳历法一年分五季观念,表现为“天-地-物-人”三位一体互联互通、有序变化的五种“象态”。五行概...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46
“《黄帝内经》写得很好,现在超过它的不多。它提倡的是整体医学,整体考虑一个人,提倡阴阳平衡。什么叫做健康?就是要平衡。眼睛一睁一闭,呼吸一进一出,手...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836
读经典做临床是中医人才培养特别是优秀中医 临床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读经典做临床之 风蔚为壮观,但是在读经典做临床的实际操作过程 中,处于中医四大经典之首的...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48
中医养生疗疾向有 “持中守一,保健康医百病”的理念,“中”有中和、平和之意,“一”即指阴...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11
有研究报道,寒热错杂证与脾胃病关系密切。现代关于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研究大多围绕《伤寒论》寒温并用、辛开苦降类经方的运用展开,而对于《内经》首先提出胃肠寒热错杂证...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866
《内经》认为,汗为人体之津,属于人体五液之一,《灵枢·决气》云:“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汗由水谷精气所化生,《素问...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93
根据《内经》“审察卫气,为百病母”的论述,梳理卫气的生成、循行、生理特性和致病机制,阐述卫气失常致病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提示临床治疗疾病应...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395
平日反复阅读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其中的不少名句让我受益匪浅,每每能从这些名句中领悟些许人生哲理。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843
经典讲堂开栏语:本栏目今起刊登相关专家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系统讲解和诠释,以帮助基层中医药人员更好地学习中医经典著作,提高其理论水平和运用经典指导临床的能力。 编...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835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六淫致病的临床表现特征的描述。一般来说,...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26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大量中医著作、教材甚至中医辞典,都写有《内经》含有“辨证”“辨证论治”或&l...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813
水肿证因水泛滥肌肤而浮肿,《内经》称为“水”、“水胀”。《灵枢·水胀》对水肿症状进行了描述,云:&...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959
《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俗语也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静补,静补不如心补。”可...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08
《黄帝内经》是来自遥远的上古文明如果把中医譬喻为一棵参天大树,那《黄帝内经》这部经典就是这棵大树的树根。《黄帝内经》开篇是“上古天真论”...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99
《内经》称摄生者为人,并将其分为与道同生的真人、通达于道的至人、顺从于道的圣人、符合于道的贤人。真人:他们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30
脏腑功能的正常,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宗气即为保证人体脏腑功能正常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内经》的《灵枢·邪客》、《灵枢·五味》、《灵枢...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12
现代女性常为肥胖而烦恼,其实只要选对时间进食,就不会发胖。在《黄帝内经》里所提到的各脏腑气血运行时间的不同,就可以找到一个能够让人大吃大喝而不会胖的时辰,那就是...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