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仁者何以长寿呢?

古人告诉我们养生应注意的事项。首先谈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外要防止四时邪气的侵犯,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二是在内要保持精神安闲而没有杂念,即“恬惔虚无”“精神内守”。能够做到以上两点,则内外安和,真气调顺,就可避免疾病。没有疾病的困扰,人们就能够心志安闲而少嗜欲,心情安逸而不焦虑,身体虽劳而不致疲倦。气调意顺,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每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内心安适,恬惔少欲,自然就会吃得甘美,穿得舒适,大家都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人与人之间不相倾慕和攀比,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各种嗜欲不会引起注目,淫乱邪僻不会惑乱心志。无论愚笨、聪明与能力大小,都不会因外物所动,这些完全符合“道”的要求。正是由于上古之人的修为合乎“道”,所以他们能够“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那么,上古所推崇的“道”是什么呢?最后一句就是答案:德!养德是长寿的根本,也是养生的重点,德全则不危!
在儒家看来,仁是人类崇高的美德,其基本内容就是“爱人”,就是“孝悌”。仁是品德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认为仁是最崇高、最根本的道德准则。具有仁之美德者,堪称“仁者”。仁者何以长寿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仁者有德
仁者思想高尚,追求道德上的高境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不被物欲缠身,不被物欲伤身,恬惔虚无,知足常乐,心态平和,自然有利于健康长寿。仁者通过道德修养充实一身正气,可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心怀仁德之人,心境高远,不谋私利,不患得患失,心境平静,精神内守,气血调畅,五脏安和。这样的人自然就能长寿。正如孙思邈所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纵观古今,凡德高望重者,均为长寿之人。
仁者有善
仁者爱人,心地善良,心怀坦荡,乐于助人,身心健康,自然长寿。中国人向来讲究与人为善。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序》中说:“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性善之人,没有不利于健康的坏习惯。性情善良,百病不生,灾害不加,是养生最好的途径。
仁者有容
仁者的另一特征是宽容,心底无私,心胸宽广,淡泊名利,安分守己,不与世争,不计人过,心宽则神宁气畅,故能长寿。宽容之人,心境欣慰、宽松,内心温暖,能缓解内心的浮躁和焦虑,有助于气血通利,脏腑和调。
“容忍”虽多连用,但容与忍境界大不相同。容指宽容、包容,是指胸襟广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容是一种气度,是对他人的真诚与公平,是理解。容是主动的,是无限的。容者,内心豁达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忍即忍受、忍耐,是压抑的,是被动的,是有限的。忍者,是对他人的抗拒与不满,是计较和不服。总之,容则养身,忍易伤身。
所谓“仁者寿”,是因为仁者所达到的境界正是中医对健康的要求和标准。仁者以道德至上,有宽广的心胸,良好的心境,平稳的心态,内心充满美意,美意自能延年。总之,养生之本在于养德,养生之首在于养德,学会做人是养生的关键。(刘更生)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98.html

相关推荐

绿色环境可以抗抑郁

英国最新研究指出,“环境疗法”对治疗多种心理疾病效果明显,绿色环境对抗抑郁特别有效。英格兰艾塞克斯大学的学者对20位有心理疾病的志愿者进...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627

以“营卫气化”病机观论治皮肤病

皮肤病多发生于人体的皮毛腠理,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认为,皮肤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血失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致虚、...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272

初冬 做好健康养生 以肾为先

初冬,万物休眠,冬眠动物也要进入状态,怎样做好健康养生?入冬养生以肾为先。  寒凉易伤肾阳  辽宁沈阳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蒋宏认为,肾含真阴和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894

带下病治疗以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中医分型为脾肾阳虚型、湿热蕴结型。治疗上以健脾除湿、温肾止带及清热解毒、利湿止带...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195

中医可以有现代科学形式

•中医疗效好,根本原因在于有正确理论作支撑。其理论之所以正确,乃在于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由于它缺乏现代科学形式,因而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934

白屑风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

皮脂溢出症,中医称之为“白屑风”,认为本病多由风邪侵入毛孔,郁久血燥,肌肤失养所致。临床上一般将本病分为油性皮脂溢和干性皮脂溢两种。前者...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212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