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医生除了姓名之外 有的还有“号”

过去的医生除了姓名之外,有的还有“号”,“号”之外还有“别号”。名字多是父母给取的,“号”和“别号”则一般是医生自己取的,至于“外号”,则是病家或后世医家给取的。取义各有不同,大致上以赞誉的成分居多。
有以医生的籍贯(或其长期工作的地方)取号的,如医圣张仲景曾为长沙太守,故被人尊为“张长沙”。明代王肯堂,又称“王金坛”,李时珍又称 “濒湖”,金坛、濒湖也是地名。人以地名,是非大学问家、大名医莫属的。
有夸医生技术好的,如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里的尚老医生,人称“老神仙”;清代四川犍为县名医张本元精于针灸,人称“神针”;乾隆时福建长乐也有一位“方半仙”;广元市有位苏子秦老医生,人称“苏半夜”,是说找他看病的人半夜就得去排队;明代医家陶节庵精于伤寒,患者吃一剂药就好,因此而有“陶一帖”的美誉。
有以精于脉诊而著称的,宋代有位医生叫“严三点”(“三点”是指医生诊脉的寸、关、尺3个部位),有了这个外号,他的名字反而不为人所知了。元初江西星子县有位医生叫刘岳,字公秦,也有“刘三点”之称。
又有以医生专业上的成就取“号”的,如北京的王鹏飞,人称“小儿王”;由成都调到北京的王朴诚、王伯岳父子,人称“王小儿”。
更多的是以医生善用的药物来取“号”的,金代就有一位善用大黄的“穆大黄”,近代江西吉安有位名医也叫“肖大黄”。张景岳外号“张熟地”; 清代江苏娄县名医方秋崖,人称“方石膏”,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亦有“孔石膏”的外号;以善用附子著称的祝味菊先生,人称“祝附子”;云南吴佩衡也有“吴附子”之名。还有常把干姜、附子、肉桂等热药一起用的,成都的陆铸之人称“陆火神”;成都有位“蔡麻黄”,成都习俗畏麻黄如虎,看来这位医生是敢用、善用麻黄的了。
也有医生用药量大,药味又多,一帖药甚至几斤重的,外地慕名来诊者取了药,得买一两个大编织袋才能提走,人们就给这个医生取了“某大包”的外号。
还有以医家身体的某一缺陷取名的,清代江苏丹徒名医王九峰外号叫“王聋子”。这样的“外号”,似觉得有失风雅。(杨晓光 赵春媛)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184.html

相关推荐

立冬食疗养生

俗语说“立冬不吃饺,冻坏两只耳。”每逢立冬,北方的家家户户都要吃好吃的南瓜馅饺子。人们很看中二十四节气,“节”者...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333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绿豆

采访专家 西安市第五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主任 胡心愿炎炎夏日,要问哪种食物是人们餐桌上的最爱,绿豆一定得票率很高,绿豆汤、绿豆稀饭等成为很多家庭晚餐的首选食物之一...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362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1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4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5

冬瓜外治敷贴痈疽无 养胃生津治胀满

利便止渴消热毒,心火脾火皆能除。养胃生津治胀满,外治敷贴痈疽无。冬瓜不仅价廉,也是很多人家中常备的蔬菜,其利水功效被常人所熟知,然而冬瓜的功效远不止利水。治疗腹...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9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