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避暑勿忘防湿邪

盛夏时节须防中暑,但每年6月后多雨而潮湿闷热,所以此时除了防中暑外,还应注意防“中湿”。

“湿”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它与脾胃密切相关。湿邪的存在,不同程度会影响脾胃之气的升降、胃的受纳及肠的传导,从而导致口苦、口黏、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不爽等现象。舌苔厚腻往往是判断“湿”证的重要依据,治疗湿邪亦往往立足于健脾和胃,助运化湿。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脾气不升,水液随之滞留,还会导致四肢、头面部出现水肿。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湿性重浊”,故人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困倦,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性黏滞”,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沉重又酸痛且固定一处。《黄帝内经》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下,指人体下部。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脚气,女刁女带下病等往往都与湿邪伤人有关。盛夏时节,由于高温、多雨、低压、高湿的作用,湿邪极易侵人人体。另外,闷热潮湿的天气使得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物,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暑湿较盛之时一定要懂得防中湿。

介绍两个防暑祛湿的方法,供选用。

藿香化湿茶:
取藿香叶15克(鲜品尤佳),入沙锅中加水1500~2000毫升煮沸,5—10分钟后滤汁,盛夏湿盛之时可每日代茶饮。此茶具有芳香化湿、祛暑开胃之功效,对于中湿后引起的头晕呕吐、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身倦乏力、四肢沉重、舌苔厚腻等症状有良效。

祛暑湿香囊:
取中药藿香、佩兰各10克,香薷、薄荷各8克,冰片、甘草各6克。共研粗末后,装入一只多层纱布缝制的小袋之中,白天挂于胸前,夜晚置于枕边,随身相伴。该香囊具有较浓郁的芳香药气,可祛暑湿、辟秽浊、醒脑窍,可有效预防夏季暑湿伤人。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8171.html

相关推荐

防暑除了防热还要防湿

进入夏季,防中暑提到了很多人的“日程”上来,各种防中暑手段开始崭露头角。但专家认为,并不是天气越热越容易中暑,要想防暑除了防热还要防湿。...

养生秘方 2025-10-25 0 2582

伏邪之病病势顽固 处方予升降散加减

伏邪之病,病势顽固,常因外邪诱发或加重,即外邪引动内伏之邪而发病,病情缠绵难愈,治疗棘手,尤以哮喘、风心病、慢性肾病等最为常见。仝小林常告诫说:病越到后期,治疗...

养生秘方 2025-10-05 0 2112

花椒的香气可辟邪 改善虚冷的体质

宋代理学家刘子翚写有一首《花椒》诗:“欣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鼎餗也应知此味...

养生秘方 2025-10-05 0 1948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