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春季多风 养生保暖防风 顾护阳气

“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句话出自《伤寒杂病论》,说的是季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中医认为,各个季节的主气与人体五脏具有通应关系,如果不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容易被邪气所伤,还会影响到下个季节的健康。

春季多风,万物复苏,人体阳气开始生发、生长。中医认为,春主肝胆,因此在养生方面要注意保暖防风、顾护阳气、养肝护肝。春季被风邪所伤,立即发病是感冒;如果当时不发病,风邪存留在体内,到了夏季会导致脾胃运化失调,消化不良,出现腹泻。

夏季在五行属火,对应人体的心。夏季心火旺盛,会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同时,暑是夏季的主气,暑必夹杂湿。如果夏季被暑邪所伤,当时没发病,邪气潜伏在身体里,到了秋季遇到秋凉,就会招致疟疾,出现恶寒高热、口渴欲饮,穿上衣服热,脱掉衣服就冷,肌肤无汗,出完大汗烧才退。因此,夏季养心是关键,饮食宜清淡,注意静心养神,保证充足睡眠,运动量不宜过大,适度防暑降温,切忌贪凉,以免损伤阳气。

秋在人体主脾,秋季被湿邪所伤,如果立即发病,会出现食欲欠佳、腹泻等症状;若不立即发病,湿邪蓄于体内,日久郁而化热,等到冬季来临,外寒内热相搏,就容易伤肺,导致咳嗽等问题。因此,秋季养生调脾是关键。在饮食上,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冷瓜果,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

冬天是封藏阳气的季节,以便来年阳气的升发。如果冬季被寒邪所伤,当时未能发病,寒邪滞留体内,郁久生热,到了春季,就会导致温病,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咽喉痛、咳嗽等。因此,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护肾阳,尤其是要做好前胸、后背、腰部及下肢的保暖;可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牛羊肉;睡前用热水泡脚,早睡晚起;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阴虚体质者不宜吃姜

吃鲜生姜、干生姜的好处有很多,如增食欲,缓衰老。中老年男性常会因胃寒、食欲不振导致身体虚弱,可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治疗肾虚阳痿,然而不是每种人都适合吃姜的。

阴虚体质者常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有的人常常说“烂姜不烂味”,用烂姜来做调料,这是不对的,姜腐烂后会产生有毒物质黄樟素,有可能会诱发肝癌、食道癌等疾病。王惠


马兜铃属于马兜铃科植物,能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其茎称天仙藤有理气、祛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其根称青木香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但是由于马兜铃酸引发肾衰竭,药典中把含有马兜铃酸较高的广防己、青木香、关木通剔除,禁止使用。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时,一定要严遵医嘱、谨慎使用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8651.html

相关推荐

补虚正气粥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工艺】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54

气虚不能敛汗 是气的防御固摄功能减退

手术后出汗过多,西医认为是手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出汗、怕冷、怕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虚不摄、阴虚血热、瘀血发热等原因造成。 气虚不能敛汗,是...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273

古老的养生方式 膏方进补

膏方进补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方式,在我国有近两千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膏方记载。现代膏方以其确切效果、方便食用而越来越受到忙碌、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开展膏...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013

立冬食疗养生

俗语说“立冬不吃饺,冻坏两只耳。”每逢立冬,北方的家家户户都要吃好吃的南瓜馅饺子。人们很看中二十四节气,“节”者...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334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6

冬瓜外治敷贴痈疽无 养胃生津治胀满

利便止渴消热毒,心火脾火皆能除。养胃生津治胀满,外治敷贴痈疽无。冬瓜不仅价廉,也是很多人家中常备的蔬菜,其利水功效被常人所熟知,然而冬瓜的功效远不止利水。治疗腹...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9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