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医科普 全体中医人的培养



中医科普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通向大众的桥梁,是戳穿“现代巫”和“伪大师”的利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我国首部中医药科普培训教材《走好中医科普路》的序言中指出:“人民大众呼唤中医科普。我们相信,中医人为了传承与发展中医瑰宝,一定会更加自信、自尊、自觉、自强。我们期待每一位中医人都成为中医科普人,人多才势众,人强才有力。只有不断培训中医文化科普人才、壮大中医文化科普队伍、增强中医文化科普实力,中医药才能更好地走进乡镇、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深入民众,贴近民心,让广大民众深切地感受到中医是智慧之学、灵验之术、文化之花,使广大民众都能切实地享受到中医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实惠。”表明了中医科普人才培养的意义和目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渠道来培养中医科普人才。


学校培养


各中医药院校是我国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阵地,在教学工作中,应开设中医科普讲座,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提高他们对中医科普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中医科普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治病有两种手段,一是药物,一是语言。”实际上,医生用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治病的过程就是医学科学向大众普及的过程。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让他们学会用语言治病,懂得科普是医生神圣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次,研究生在毕业时应该提交两份科学论著,一是学位论文,一是科普文章,前者考核他们的研究水平,后者考核他们的应用能力。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斌,要求该科研究生在读期间,除了要完成学位论文之外,每人要完成3篇以上的科普文章,让他们养成写科普、爱科普的习惯,从科普中受益。


师带徒培养


师带徒培养是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对继承中医各家学术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研究如此,学术普及亦然,应该大力提倡中医科普师带徒培养。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这种师徒关系是在共同的事业中自然形成的,徒弟继承师父的不是他的学术思想,而是中医科普的创作精神、创作思维和创作技巧。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启才,是我国中医科普的前辈,他引导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陈四清走上了中医科普之路,在王启才教授的谆谆教导下,目前陈四清已经独当一面,不仅成为活跃在江苏省中医科普领域的“达人”,而且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全国首批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又如,我国中西医结合的老前辈、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沈自尹,十分重视科普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科普文章,至今仍笔耕不辍,并指导学生写作,对学生作品认真审阅、修改,大到文章的思路,小到标点符号,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力求用最平易朴实的语言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传递给普通大众。如今他的“科普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学会会员培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宗旨很明确,就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因此,除了没有成立中医科普分会的省份应尽快成立之外,其他各专业学会也应把学术普及放在与学术研究同等的地位,使每个会员都能做科普,都能面向大众普及中医药知识。在这一方面做得不错的是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他们在全国省市中医药学会中率先成立科普分会,科普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很好地带动了其他学科分会科普工作的开展。原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马有度,一贯提倡科研、科普两手抓,两手强,两手硬,摆正了科普在学会中的位置,现任会长周天寒依然如此。他们经常亲自参加各分会的活动,在科普方面予以指导,各学科分会之间经常进行科普工作交流,共同开展面向大众的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全体中医人的培养


王国强在《走好中医科普路》序言中期待每一位中医人都成为中医科普人,这对每个中医人提出了不低的要求。如何使全体中医人都成为中医科普人,笔者认为,应从建立四支队伍、开展四个层面的培训入手。目前,国家队已经建立,如由261人组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推出的28位中医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以及由科普分会评出的全国100名中医药科普专家。尤其是前者从2010年开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还应组建省队、市队、区县队和社区队(含城市和乡村),同时开展省、市、区县和社区四个层面的中医科普人才培训。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因为他们就生活在群众之中,离群众最近,从中医科普角度讲,目前社区医务人员办讲座、出专栏、编写各种宣传资料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技能亟待提高。为了将中医药科普工作落到实处,从去年开始,河南省以《走好中医科普路》为教材,正在进行自上而下的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医事业,人才为本。相信,乘中医药事业大发展的东风,中医科普培训的星星之火,必定能够形成燎原之势,在华夏大地燃烧起来。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6188.html

相关推荐

拈痛散治疗肢体疼痛。拈痛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拈痛散的秘方制作方法,拈痛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肢体疼痛。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拈痛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当归(去芦头)1两,赤芍...

VIP秘方 2025-09-11 0 350

诗中竹笋亦馋人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董必武)。伴随阵阵春风,潇潇春雨,竹笋又纷纷破土而出,正是尝鲜的好时节。中医认为,竹笋味甘、性微寒,...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396

冬瓜微百科 推荐夏日凉饮冬瓜茶

冬瓜,其形如枕,又叫枕瓜,产于夏季。为什么夏季所产的瓜,却又叫冬瓜呢?这是因为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像是冬天所结的白霜,也是这个原因,冬瓜又称白瓜...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99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