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燥与火,傻傻分不清楚?除秋燥要清热

专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佘世锋
注重健康养生的岭南人,数数农历年,一踏入秋季,就按照日程表开启日常饮食的润燥模式:银耳、雪梨、川贝、百合,各种汤水、药膳轮番上阵。
殊不知,季节分明的北方容易出现典型的秋燥现象,但广东地区的秋季短暂,夏季漫长,秋燥往往并不明显,或者维持的时间很短,多半在11月前后短暂出现。当下时令外邪以“温燥”为主,特别是对于身体健壮的年轻人来说,清热可能比润燥还要重要。
热气未退,燥中夹杂着热 “夏天和冬天的持续时间较长,春天较短,秋天更是存在感很弱,这是岭南地区典型的气候特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佘世锋表示,北方典型的秋燥现象,在岭南地区多表现为温燥和凉燥。温燥发生在夏季即将结束、秋季还没有真正来临时;凉燥发生在秋季结束,即将进入冬季的时候。只有单纯的“秋燥”的时间特别短,而温燥持续的时间最长。
佘世锋说,一般来说,广东在11月之前的天气仍然很热,此时的外邪还是以温燥为主,火邪仍然较盛。在这个时候,润燥未必是最主要养生的主题。特别是对于一些身体较好的年轻人来讲,火邪持续侵犯人体。因此,日常养生还要注重清火。“以我本人为例,我平常身体比较健康,目前家里的汤水仍然以清热为主题。”佘世锋推荐,菊花雪梨是最适合当下季节的汤水,菊花能清热,雪梨能润燥,应对温燥效果好。
燥邪不仅犯肺,还可能影响脾胃、肝肾 秋燥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作为中医侵犯人体的“六淫”外邪之一,秋燥会引起人体的一系列变化。佘世锋提醒,要注意的是,燥邪有外燥和内燥之分。外燥会侵犯皮肤、口鼻,引起嘴唇干裂、口干、干咳等,也就是表现为最典型的秋燥症状。
如果不注意避免燥邪侵害,外燥就会持续影响人体,久而久之可能引起津液亏虚,从而导致内燥。当然,久病不愈、久热、失血过多等也有可能损伤津液,带来内燥。
内燥会侵犯人体的上焦、中焦和下焦。燥在上焦,表现在对肺的损伤,出现口干咳、痰少、口干、鼻咽干燥等症状;燥在中焦,侵犯脾胃,表现出口干、不欲饮食、大便干结、小便灼热等症状;燥在下焦,影响肝肾,表现出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等症状。越往下走,内燥导致的津液亏虚情况越严重。虽然肺燥导致肝肾亏虚少见于年轻力壮的人群,但在中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综上所述,秋燥虽短暂,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佘世锋提醒,秋燥当令,滋阴润燥为养生的主旋律。如银耳、莲子、雪梨、甘蔗汁、罗汉果、沙参、麦冬、太子参等都是滋阴润燥的佳品。阴虚体质的人群燥热犯胃,可适当选用石斛;燥犯肝肾,可以女贞子、旱莲草调和。另外,燥邪时节,不适宜过多食用湿热、祛湿类的食物,如榴莲、龙眼、薏仁、茯苓等。

Tips 燥与火,傻傻分不清楚? 对于长时间处于温燥过度的岭南人来说,要辨清楚身体究竟是受火邪干扰为主,还是燥邪上升,还不是件容易的事。佘世锋表示,在中医辨证中,火与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专业医生可以轻易辨别,但由于症状有类似之处,市民往往会分不清。
火邪常常表现出口干、口苦、口舌生疮等症状,而燥热虽然也有口干,但没有口苦,唾液少、嘴唇干燥、鼻咽干燥、大便干结等是较为典型的症状。在临床中,火邪侵犯又常常兼有燥邪的症状。因此,建议要最好到专业的中医科咨询专家意见,分辨体质和疾病,再进行日常养生。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1989.html

相关推荐

介绍中医分型辨治肥胖症的经验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通常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669

箬叶散治疗吐血成块不止。箬叶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箬叶散的秘方制作方法,箬叶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吐血成块不止。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箬叶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箬叶半两(烧灰),枫...

VIP秘方 2025-09-11 0 794

肥胖汗出症 健脾燥湿清利湿热

健脾燥湿 清利湿热本型患者多体型肥胖,且平日嗜食肥甘辛辣之物或有高脂血症,湿邪内蕴日久化热,湿热郁阻中焦,气机不畅,宣泄失常,内迫营阴而发为汗出。症见身重疲倦,...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751

治硬红斑 养阴清热化痰软坚

硬红斑主要表现为小腿屈侧结节性红斑。西医认为是一种皮肤结核或结核疹,部分患者的其他脏器可能存在结核病灶。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三阴亏损,虚热挟痰湿交阻肌肤,导致气滞血...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744

治疗男性不育的偏方18

熟地、五味子、故纸、菟丝子、仙灵脾、蛇床子、莲子须、巴戟天、锁阳、生牡蛎、肉苁蓉各30克,大青盐20克。 [制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71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