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治未病”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





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之中,葛洪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学说,将“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贯穿于《肘后备急方》全书的始终。





“治未病”的思想在葛洪养生理论中已形成较完整的学术体系,其中包括有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传,未变防变,已变防逆,初瘥防复等。“治未病”的涵义,可以分为“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治愈病”四个层面。





“未病先防”“治未病”





治未病的核心内容是重视预防,提倡养生。葛洪倡导“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责怪“唯名利是务”,认为必须重视调养心神,方是“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关键。





葛洪非常重视“五脏”养生,首次将“无藏”写作“五脏”。主张“百病之源五脏为本”,即是说当顺应四时,外避邪风,养护五脏,方能防患于未然。总之,葛洪重视养生,预防疾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在无事之前,不求既逝之后,故以未病先防为首。





“既病早治”“治欲病”





“治未病”的第二层涵义,旨在突出早期治疗,防微杜渐,将疾病消灭在初期阶段。《黄帝内经》言:“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意在强调早治。再如《金匮要略》中指出:“适中经络,未传于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合九窍闭塞。”所以“上工”善于早期治疗,切不可贻误病机,导致传变。





“已病防变”“治已病”





六经病证有传有变,内伤杂病亦有传变,故须及时辨证已病,同时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防止病邪传变,做到辨证论治与辨证先防相结合,此医家必备之法术。





已病防传
“传”,指病情顺着一定的趋向发展,一般说,凡病邪侵袭,邪气内传,则病证由表传里,由阳入阴,故防邪内传,属当务之急。





未变防变
“变”是指病情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发生了性质的改变。“传”与“变”多常互称为病情的进展。





若病情急剧变化发展时,则当防止病情转为危重,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力挽败途。





“初瘥防复”"治愈病"





疾病新瘥,气血未壮,元气未复,阳阴未和,宜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促进康复,其方法有二。调五脏则“阴阳自和”,阴阳自和的途径,一者不用药惟静养,依靠自身恢复。二者,少与扶正之药品,调理五脏促阴阳自和,早日康复。总之,葛洪“治未病”学术思想对预防医学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为研究现代预防医学启迪思路。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1730.html

相关推荐

蒲公英、川牛膝治麦粒肿

蒲公英60克,川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内服,二煎趁热先熏后洗患眼,每次20-30分钟,一般1-3剂可愈。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155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59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49

黄耆丸治疗虚劳。黄耆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黄耆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黄耆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虚劳。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黄耆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黄耆3分,鹿茸3分,茯苓3分...

VIP秘方 2025-10-27 0 2167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