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
(见图2)于此可知,不能认为只有小柴胡汤才是少阳病的主方和小柴胡汤证才是少阳病的主证,必须改变现行的这种观点。
少阳太过、不及、火郁三证,只有白虎汤证温病禁汗、吐、下,小柴胡汤和桂枝汤都是发汗剂,所以不能笼统说少阳病有汗、吐、下三禁。
少阳相火虚衰则水不化气,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水液病,如小青龙汤证、苓桂术甘汤证、五苓散证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
少阳病多在太阳和阳明篇,所以少阳病本篇条文很少,实际上在六经病中少阳病最多。少阳为游部,六经皆有少阳病。
少阳之为病
《伤寒论》少阳病篇263条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可知少阳与口、咽、目有密切关系,这是说少阳的本气相火盛衰所发之病,不是小柴胡汤的专利证。
少阳主阳气,《灵枢·卫气行》说阳气平旦出于目。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出上窍”。
《灵枢·经别》说:“足少阳之正……上挟咽……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三焦相火寄予胆。
《素问·阴阳类论》说: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
《素问·阴阳别论》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一阴是厥阴,一阳是少阳,二者主春天生阳之事。厥阴为风,少阳为火,风火上炎心肺多病急慢性咽喉炎。绝,就是不生阳气了,则阴盛阳衰,属于太阴“脏寒”,故云“病在土脾”。阴气弥漫,故见“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证。
《灵枢·四时气》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吐。”《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素问·奇病论》说:“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逆而口为之苦。”为什么胆汁会外泄呢?因为胆内寄有相火,火旺胆液沸腾则外泄于胃。总之,口苦乃火气为病。
干者,是缺乏津液所致。其因有二:一是火旺伤津液所致;二是火衰不能蒸布津液所致。
眩者,眼睛昏花、视物摇晃不定或旋晕。如《说文》:“眩,目无常主也。”《释名·释疾病》:“眩,悬也,目视动乱如悬物,遥遥然不定也。”《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其动掉眩巅疾。”何以致其眼睛昏花或视物摇摆不定呢?水、火、风也。火能照物,火衰则视物不明。水也能照物,水亏则视物不明。再者,水动、火动、风动,则“遥遥然不定”。由此可知,少阳相火不能蒸化水液上注津液于目,则眼睛昏花。风火上扰则视物摇摆不定。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