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春天湿邪致病 中医支招防治远离病痛

三月天,孩儿面,乍暖还寒,阴晴不定。遇到回南天,雾霾、潮湿、闷热更给自然界的病毒细菌提供了加快繁殖的有利环境,客观上更易引起各种潜伏疾病的产生。而从中医养生防病的角度来看,由湿气所引发的这种种不适现象,就是典型的“湿邪致病”。
今天,让我们就当前湿气和病菌最容易“滋事”的皮肤、关节、肌肉、消化系统等身体的关键部位一一支招,教街坊及早防治,远离病痛。
关节和肌肉 湿重阻气血循环,少动易增病痛 “中医认为,这个时节的关节病、肌肉疼痛是跟湿邪加重引起的。特别是天气一返潮,一些有过关节病或肌肉明显劳损的人更容易旧病复发。”庄礼兴解释说,春天虽然自然界和人体内的阳气开始逐渐回升,但当回南天一到,湿度过高、阴气过重,人体的血循环更受影响。不爱运动且日常工作生活要久坐、久站、伏案的人群,颈椎、腰椎和四肢的关节更容易觉得沉重乏力,甚至周身不舒畅,这是湿邪侵犯人体的明显症状。

防治支招: “除了用各种办法尽量保持居所和工作环境的干爽外,每天最好抽个把小时做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周身气血的流畅,通则不痛。”庄礼兴建议,有明显湿重症状者,可尝试到正规的医疗场所拔火罐或做温针(将艾段套在针灸的针柄上烧)治疗。至于日常保健,在家里用理疗器械,每天针对发痛的关节和肌肉部位适当做一两次,也能起到一定的保健效果。

另外,也可用艾条点着后对发痛的关节穴位“悬灸”,即离开皮肤1~2厘米施灸,令皮肤潮红并感到温热即可。还可在穴位上隔上一片薄薄的生姜片,再将点着的艾绒放在上面灸,称为“隔姜灸”。下面几个穴位一般较容易操作,且有明显温阳散寒、疏经活血和祛湿作用:
足三里穴: 膝盖髌骨外下方膝眼,直下四横指,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大椎穴:第七颈椎(低头时颈项部最突出的椎体)正下方。
关元穴:肚脐直下四横指处。

妇 科 病原体感染多,慎防阴道炎 “霉菌、滴虫、淋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原体,稍不注意就很容易侵袭女性,引发各种妇科炎症。” 李莉称,春季衣物较难干,越来越多的病原体又相继被激活,引发妇科炎症的风险也就更大。

今年湿热天提前,阴道炎患者比往年同期明显增多。其中,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即霉菌性阴道炎是目前这个季节最常见的妇科病,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有些女性还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阴道豆腐渣样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防治支招: 1、规律生活、避免过劳,提高内在免疫防病能力;

2、注意个人卫生,内裤一定要干爽。若遇到回南天衣物难晒干,要用风筒吹透、散去热气后再穿上身;

3、不要穿紧身裤子,如无特殊情况不要用卫生护垫,以免使闷热的湿气无法散发影响到阴道的清洁;

4、不要频繁冲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菌群平衡,如发现分泌物增多、白带异常或阴部有瘙痒、异味,及时就医;

5、保持性生活卫生,虽然男性一般没有典型症状,但仍存在感染,建议女性出现阴道炎症状后,性伴侣要同时配合治疗,以免反复感染给对方。

消化系统 病毒细菌活跃,要防急性胃肠炎
“最近消化科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这不仅与天气的多变、湿气重有关,还与病毒细菌的增多关系密切。”刘友章提醒说,春天天气变化反复无常,湿热天气逐渐增多,隔顿的饭菜更容易受到细菌污染而发生变质,再吃时就易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这种因为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还真不少见。有的人认为剩菜剩饭经过加热,就可以将细菌完全杀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虽然通过100℃的高温可杀灭剩菜中大部分的致病菌,但若存放的时间太长,菜中的细菌可释放出毒素,就是再怎么加热,也可能无能为力了。因此剩菜剩饭最好在第二餐取出吃掉或处理掉。

防治支招: 预防急性胃肠炎,吃东西一定要注意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虽然这是很多人耳朵都听出茧的“老生常谈”,但却是降低消化系统患病风险的“不二法门”。另外,刘友章提醒说:春天“湿困脾胃”,易造成人体消化系统“工作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通过中药泡澡或汤水食疗来化解——
泡澡化湿:取生姜、菖蒲、藿香各50克,艾叶100克,放入大锅,加满水,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中泡澡150分钟,有助于全身的化湿灭菌。
   汤水化湿: 1 白胡椒猪肚汤
材料:白胡椒2030粒,猪肚1个,生姜35片,盐少许。
做法:翻开猪肚,用少许盐和生粉搓洗,冲干净后用沸水烫去异味;沥干后,将捣碎的白胡椒和姜片填入猪肚内,置汤煲中并加入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两个小时;捞出猪肚,切块,调味后即可喝汤吃肉。
功效:温阳散寒健脾胃。
   2 五指毛桃土茯苓炖瘦肉
材料: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100克,瘦肉一斤,陈皮5克,盐少许。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净后浸泡片刻;瘦肉洗净切成块,汆水捞起备用;用汤煲煮水,沸开后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钟再转文火煲一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益气健脾。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8950.html

相关推荐

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

◎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由于情志不舒...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15

分型论治天疱疮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表皮内大疱性皮肤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又称为火赤疮。本病多由心火脾湿内蕴,外感风热毒邪,阻滞皮肤所致,多发于中年人,损害散发于全身皮肤...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51

除口臭的中药方

因为内热引起的口臭,可通过中药进行调理。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八桂名医馆的广西名老中医周文光就介绍了几种中药方。  肺热  泻白散  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361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