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中华健康礼仪中的养生内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勤洗手、使用公筷、见面问候不握手等成了个人做好防护的健康生活新风尚。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礼仪中,这些文明好习惯我们祖先早已经有之。
《礼记》中已有“洗手”记载
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其中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这里的“盥漱”就是洗手和漱口。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也记载“盥,去手垢。”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字书、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对“盥”的解释是“澡手也”。这个“澡”不是洗澡,是浇水洗手的意思,也就是说用流动的水洗手。
中国古人把洗手作为一种迎接客人的重要礼节。《礼记·内则》中记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客人来到主人家,要由家中的长者为客人用器皿盛净水,在其手之上方往下浇洗,家中的少年用另一空盘,在其手之下方接受洗手后的脏水。客人洗完了手,主人还要用双手递上一条擦手巾,既礼貌又卫生。
据成书于明代的纪传体通史《尧山堂外纪》等史料记载,北宋书法家米芾是勤洗手的好典范。他洗手有专用的器具,一根长柄的银斗,名曰水斗。洗手时,仆人举着水斗,使清水缓缓流下,流到手上,先用皂搓洗一遍,再用清水冲刷一遍。洗完之后“两手相拍,至干都不用巾拭”。
分餐制在中国早有流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分餐制在全国各地普及。今年4月是国家第32个爱国卫生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计划将“分餐制”形成制度推广,并且号召全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际上,中国自古已有分餐制的习俗。秦汉时期已经是分案而食。《后汉书·逸民传》记载的隐士梁鸿与孟光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的千古佳话,都是古代分餐制的有力证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家王仁湘先生对古代分餐制的研究也有很多发现。他提出,分餐制在古代中国至少流行了三千年。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却看不到许多人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的场景。唐代的绢本墨笔画《宫乐图》也生动显示了古代分餐的画面,图中十多个宫女围坐在一张大案前宴饮。一宫女手执长柄勺将大盆内的饮料分斟给她的同伴们,有的宫女正端碗进饮。
拱手礼蕴含的养生意义
4月20日,浙江省衢州市各县(市、区)两会开幕,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召开的两会,与会人员见面不握手,改行作揖礼,此行为立刻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
孔子有个很出名的学生叫子路。《论语》中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即子路对自己老师孔子所行的就是拱手礼。
拱手礼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传统文化礼仪。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古人以左为敬,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中国开始有关于礼仪记载大都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武王去世后,为了规范朝臣们的行为规范,重新制定了《周礼》这一套礼仪。最早的拱手礼就是《周礼》里面的其中一种礼仪,叫“揖”。
行拱手礼的时候,要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由此可见,一个简单的拱手礼里面也蕴含了深刻的养生奥妙。(杨璞)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853.html

相关推荐

春天像刚出生的孩子 忽冷忽热

春天来了,朱自清先生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10

管好嘴 粗茶淡饭保健康

二月中旬,新加坡总理公署发表声明说,总理李显龙前列腺切除手术已成功,会全面康复。现年63岁的李显龙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长子,接受前列腺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时,医生发...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94

中秋后洗澡别太勤

中秋已过,天气明显变凉,但很多人依然坚持每天洗澡的习惯。随着暴晒的日子越走越远,被防晒霜糊了整个夏天的人觉得现在终于可以解放了。有人认为每天可以不护肤了,其实,...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729

遮放傣家人的健身酒

云南边陲的遮放是我国著名的贡米之乡,也是风情独特的傣乡。傣家人爱水,也嗜酒。他们总是借酒调节生活,丰富人生。他们不写什么“放胆文章拼命洒&rdquo...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51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