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秋分节气养生 秋分三宝

今年9月22日是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秋分15日的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逐渐步入深秋季节。正是“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春秋繁露》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意有二:
①同春分一样,白昼与黑夜再一次平分;
②秋分日平分了秋季。
秋分日虽昼夜均等,其后则渐趋昼短夜长,人体阳气逐渐转为向下向内。故秋分养生既要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又要注意“收敛”,使阴气平和,阳气固密。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1、省辛增酸,平衡阴阳 秋分的饮食起居调养: A、顺应秋收的原则,减辛增酸 原因:辛味发散而逆秋,酸味收敛而顺时。 具体方法: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 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葡萄、苹果、猕猴桃、西红柿等。 B、预防秋燥,多饮水、多喝粥和汤 原因: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之前尚有暑热之余气,故多见温燥;秋分之后则为凉燥,故特别注意祛秋燥之气。 具体方法:润燥应以温润为主,可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类食品,配合酸味果蔬正达阴阳平衡之效。 C、起居、精神、运动需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 原因:秋分时阳气处于收敛内养阶段; 具体方法:在起居上,宜早睡早起,衣着冷暖适宜;运动宜轻松平缓,不可剧烈或过量,以防汗出过多,耗损阳气。
2、红薯、萝卜、晒月亮,秋分三宝
第一宝 红薯
性味:味甘性平。 功效: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肥五脏。 主治:脾虚水肿、小儿疳积、肠燥便秘、血虚和月经失调等。 红薯外敷——治疮疡肿毒; 红薯叶汁外涂——治湿疹; 红薯叶、鸡内金水煎服——治小儿消化不良。 传统医学:外红内白或淡黄,正合阴阳平衡之象。 现代医学:红薯属碱性食品而不寒凉,有利于人体的酸碱平衡,正对治现代人的酸性多病体质。 总之:红薯不仅是健康食品,还是祛病之良药。堪称秋分之宝。
第二宝 萝卜
性味:味甘辛而性凉,熟者甘平。 功效:生用——清热、生津、化痰、止咳、利尿; 熟用——益脾和胃,消食下气。 主治:生捣汁饮用——治食积腹胀,消化不良; 切碎蜜煎细细嚼咽——治泛吐酸水,慢性痢疾; 煮食——治便秘; 捣汁漱口——治口腔溃疡。 传统医学:其色白而降,辛而不散,不仅顺应秋收之机,而且营养丰富,有较高的食疗价值。因此民间有“秋后萝卜赛人参”之说。
第三宝 晒月亮
功效:保养阴精,使阳气下降或收藏。 主治:失眠、烦躁、上火、痤疮、月经量少等问题。 传统医学:众人皆知晒太阳乃养阳之法,却不知“晒月亮”为养阴之妙法。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不仅是华夏文化的信仰表征,也是养生文化的精髓。 日属阳之精,月属阴之精,晚上“晒月亮”,更为秋分之至宝。尤其是在满月的秋夜,以草为席,蟋蟀伴唱,月华流溢,洗净身心,不仅养身,于养性亦为至宝。在身心躁动的当今,尤为适宜。

3、音乐宁神,商音养收 秋分时节,秋意渐深,天地肃瑟,万物摇落,人易有悲秋之情。而音乐是放松心灵的氧吧,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通过音乐,可以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中医认为,音与五行相应,五音可疗五脏之疾,与秋及肺相应的音为“商”音。
“商”音:

特点:和润,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叩之为清,击之为纯。 来源:金属、石制的古乐器,如编钟、磬、铃声、锣鼓、长号等,发出的音清润淳和,多为商音。 功效:商音属金,主收,有吐故纳新的作用。 保健作用:入肺与大肠经,可调节肺与大肠的问题,兼有保肾抑肝的作用。 代表音乐:《太古吟》、《白雪》、《潇湘水云》。 传统中医:音为五脏六腑之灵魂,与五行相应,与天地相通。静心聆听,可以让曲调、情志与肺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调畅精神及肺脉的作用,促金水相生,助元气收纳,不失为养生的良策。
养生一荐:
1、杏仁红薯粥:
食材:甜杏仁10克,大米50克。
制作方法:将甜杏仁研成泥状,加大米慢火煮烂即成。晚餐食用。
功效:秋分养收,止咳平喘。
2、灵芝杏仁茶:
点击查看源网页
配制:白灵芝4g、杏仁4g、白菊花3g、甘草5g煮水或泡茶饮。
功效:养肺润燥,协调阴阳,健脾益气。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803.html

相关推荐

补虚正气粥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工艺】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954

气虚不能敛汗 是气的防御固摄功能减退

手术后出汗过多,西医认为是手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出汗、怕冷、怕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虚不摄、阴虚血热、瘀血发热等原因造成。 气虚不能敛汗,是...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273

古老的养生方式 膏方进补

膏方进补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方式,在我国有近两千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膏方记载。现代膏方以其确切效果、方便食用而越来越受到忙碌、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开展膏...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013

立冬食疗养生

俗语说“立冬不吃饺,冻坏两只耳。”每逢立冬,北方的家家户户都要吃好吃的南瓜馅饺子。人们很看中二十四节气,“节”者...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334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6

冬瓜外治敷贴痈疽无 养胃生津治胀满

利便止渴消热毒,心火脾火皆能除。养胃生津治胀满,外治敷贴痈疽无。冬瓜不仅价廉,也是很多人家中常备的蔬菜,其利水功效被常人所熟知,然而冬瓜的功效远不止利水。治疗腹...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9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