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喝中药,温度有讲究!

煲中药、喝中药,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其实有大学问。比如说,中药的温度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
很多患者常常有这样的疑问,代煎的中药拿到手了,是立即喝还是加热喝?加热要加到什么程度?中药专家指出,中药服药主要有温服、热服及冷服三种。不同类型的疾病,选择的服药温度有所不同。
温服: 适用于寒性病患者

“温服”是指把煎好的汤药冷却到35℃左右服用,以接近人体内环境温度为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廖小红解释说,这样一方面不至于造成口腔及胃肠黏膜烫伤;另一方面与肠胃之性相合,减少药液偏冷偏热,对胃肠产生刺激而引起呕吐或胃脘不适等症状,利于药物吸收。
大部分中药汤剂都采用温服法,能够和胃健脾,助药力。需要温服的主要是具有发汗解表、温里祛寒、温经通脉的功效,部分补益药、活血行气等功效的中药汤剂也要温服。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效的麻黄汤,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效的小青龙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水饮以及支气管哮喘、气管肺炎等;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效的理中丸,主要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喜温喜按,便血、小儿慢惊等;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的当归四逆汤,主要用于手足厥寒、舌淡、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等;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功效的归脾汤,主要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多梦易惊、便血等;具有行气功效的四磨汤,主要用于肝气郁结。
热服: 适合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
如疏散肌表功效的解表药、部分补益药、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药等,适合热服。廖小红说,治疗伤风感冒、恶寒无汗时,通常需要服药后盖上被子,捂出微汗以达到发汗解表散寒的目的。此类疾病的中药汤剂均需热服,服药温度比温服温度要高。
具有辛凉解肌、兼清里热功效的柴葛解肌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效的九味羌活汤,急需发汗时应热服,配粥一起热服更好;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效的玉屏风散,主要用于治疗表虚自汗证;具有补血和血功效的四物汤,主要用于治疗面色无华、月经不调,这些类型的中药,均建议热服。
冷服: 适合热病患者

“冷服”是指中药汤剂煎煮好后,放凉再喝。一般来说,治疗热病的中药适合冷敷。
廖小红说,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功效的中药、止血功效的中药均需冷服。如具有清热生津功效的白虎汤,主要用于大热、大汗、大渴等;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小蓟子饮,主要治疗小便赤涩热痛、尿中见血等。收涩固精功效的中药汤剂也需冷服,包括金锁固金丸、固经丸、固冲汤等,主要用于治疗遗精滑精、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所致的尿频遗尿等证。凡中毒病人服解毒剂,也宜冷服,冷服可使毒物之瘀滞易于排出;呕吐病人服用汤剂,也宜冷服。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7267.html

相关推荐

从肝虚辨治方药应用

肝经之行,从足贯顶,经足腿,环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上注肺,循喉咙之后,上入喉头及鼻咽,连目系,出额下颊,会头顶,抵绕唇内。胆经之行,从...

养生秘方 2025-10-29 0 2406

仲景学说一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

公元150年,东汉医学家、被国内外医学界尊奉为医圣的张仲景诞生在南阳的土地上。他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125

含“灵宝”的中医方剂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名就有千千万,因此研究地名也成为一门学问。要说最与道家结缘的,与中医关系最密切的地名,非灵宝莫属。  “灵宝”...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1290

中药内服穴位敷贴治疗尿毒症

尿毒症是人们共知的慢性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尿毒症有明显的特色。良好的疗效应该建立在各种方法协调配合的基础上,除了透析和药物治疗外,中医在治疗尿毒症上的优势也是毋庸...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235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