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喝中药,温度有讲究!

煲中药、喝中药,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其实有大学问。比如说,中药的温度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
很多患者常常有这样的疑问,代煎的中药拿到手了,是立即喝还是加热喝?加热要加到什么程度?中药专家指出,中药服药主要有温服、热服及冷服三种。不同类型的疾病,选择的服药温度有所不同。
温服: 适用于寒性病患者

“温服”是指把煎好的汤药冷却到35℃左右服用,以接近人体内环境温度为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廖小红解释说,这样一方面不至于造成口腔及胃肠黏膜烫伤;另一方面与肠胃之性相合,减少药液偏冷偏热,对胃肠产生刺激而引起呕吐或胃脘不适等症状,利于药物吸收。
大部分中药汤剂都采用温服法,能够和胃健脾,助药力。需要温服的主要是具有发汗解表、温里祛寒、温经通脉的功效,部分补益药、活血行气等功效的中药汤剂也要温服。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效的麻黄汤,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效的小青龙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水饮以及支气管哮喘、气管肺炎等;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效的理中丸,主要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喜温喜按,便血、小儿慢惊等;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的当归四逆汤,主要用于手足厥寒、舌淡、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等;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功效的归脾汤,主要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多梦易惊、便血等;具有行气功效的四磨汤,主要用于肝气郁结。
热服: 适合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
如疏散肌表功效的解表药、部分补益药、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药等,适合热服。廖小红说,治疗伤风感冒、恶寒无汗时,通常需要服药后盖上被子,捂出微汗以达到发汗解表散寒的目的。此类疾病的中药汤剂均需热服,服药温度比温服温度要高。
具有辛凉解肌、兼清里热功效的柴葛解肌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效的九味羌活汤,急需发汗时应热服,配粥一起热服更好;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效的玉屏风散,主要用于治疗表虚自汗证;具有补血和血功效的四物汤,主要用于治疗面色无华、月经不调,这些类型的中药,均建议热服。
冷服: 适合热病患者

“冷服”是指中药汤剂煎煮好后,放凉再喝。一般来说,治疗热病的中药适合冷敷。
廖小红说,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功效的中药、止血功效的中药均需冷服。如具有清热生津功效的白虎汤,主要用于大热、大汗、大渴等;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小蓟子饮,主要治疗小便赤涩热痛、尿中见血等。收涩固精功效的中药汤剂也需冷服,包括金锁固金丸、固经丸、固冲汤等,主要用于治疗遗精滑精、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所致的尿频遗尿等证。凡中毒病人服解毒剂,也宜冷服,冷服可使毒物之瘀滞易于排出;呕吐病人服用汤剂,也宜冷服。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7267.html

相关推荐

遵循『生物钟』服药效果好

由于人体的器官都有各自的生物钟,假若能按“生物钟”服药,可收到最佳效果。滋补药:适宜在晨起空腹时或晚上临睡前服用(有利于吸收,但消化不良...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268

甘肃名中医谈古代养生理论精华

自古以来,养生之道素为百姓所重 视。从春秋战国到秦汉这段历史时期, 我国在学术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 鸣”的局面,中医养生学也相应兴起,...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645

“老慢支”夏季调补药膳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患,每逢天气变化则复发。秋冬寒冷季节发作尤其频繁,而夏季却是老慢支病人相对的缓解期。...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409

家中摆放植物也是一门学问

人们都有用植物来装饰室内的习惯,几株植物便可为室内带来勃勃生机。但是,如何在家中摆放植物也是一门学问。有些花卉散发出一些异味和废气,轻者令人不适,重者直接危害人...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383

萝卜的疗疾药用方

俗话说:“萝卜上了街,药铺取招牌。” 萝卜药用始载于《名医别录》,来源于汉魏间名医的经验。萝卜原名莱菔,以根茎作食用,其性凉,味甘,熟食...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55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