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柿子秋季时令水果 营养和药用价值不可小视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物质生活极其丰富,选择困难症弥漫;
食物品种异常繁多,不知道吃什么好;
我们不再被地域限制,因为交通运输畅通;
我们不再被季节限制,因为大棚技术发达; 当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自己想吃的任何食品时,我们不再有苦苦求得后的喜悦!得到的如此轻易,心动不复当初!最最最重要的是:食物不再有当初美味的口感!
美味、营养一个都不能少;色味也必须兼得;不但能满足口腹之欲,最好还要能防病治病!
秋季,是感冒、咳嗽、腹泻等疾病的多发季。那么,有没有一种应季的食物既有高颜值,又能担当防病治病的重任呢?
现在就有这么一款东东,好吃、应季、吃法简单,还能有效治疗很多疾病!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这款物美实用的好东东!
柿子是秋季的时令水果,果实及其制品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不可小视。
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柿蒂,柿霜,柿叶均可入药。























——《本草纲目》
柿子
柿子,是柿科植物浆果类水果,以大而无核、熟透不涩者为佳。 【性味】味甘、涩,性寒,无毒。
【归经】归肺经。
【功效】 1、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 2、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内外痔疮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
【食用禁忌】 ✦糖尿病人、脾胃泄泻、便溏、体弱多病、产后、病后、外感风寒者忌食; ✦凡中气虚寒,痰湿内盛,外感风寒,胸腹痞闷,疟疝,痧痘后皆忌之; ✦患有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动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宜食忌食。
具体如下: 1、不宜与鹅肉、螃蟹、红薯、鸡蛋共同食用,会引起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2、忌空腹吃生柿子,食柿后忌饮白酒、热汤、食醋、牛奶,以防患胃柿石症。
3、贫血患者不宜食用。柿子含单宁(易与铁质结合),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
4、不能与红薯同食。柿子中的单宁、纤维素等遇到红薯的发酵物,导致单宁发生快速的沉淀,对胃的正常功能有影响,严重者可能导致肠梗阻。
5、不能与海味(海鲜类)同食。柿子中包含的鞣酸能够和(海鲜类)中的鱼、虾等的蛋白质和钙盐一起出现沉淀物,会刺激胃肠器官,很容易引发恶心、便秘等症状。 鞣酸 柿子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可在胃酸的作用下沉淀凝结成块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胃柿石不易粉碎,越积越大可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严重者可造成胃穿孔。

柿蒂
柿蒂为柿科植物柿的宿存花萼。 【性味】味涩,性平。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效】 1、降逆下气。 2、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 3、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喉痛、高血压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 外用:适量,研末撤。

柿饼
柿饼又叫柿干,柿饼是用柿子去湿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干果。老幼咸宜,果中圣品。以北产无核者胜。 【性味】:味甘涩、性平,无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效】健脾补胃、润肺涩肠。温中和胃,消宿血,治疗吐血、咯血、血淋、肠风、痔漏、痢疾。
具体如下: 1、柿饼能有效补充人体养分及细胞内液,起到润肺生津的作用。 2、柿饼中的有机酸等有助于胃肠消化,增进食欲,同时有涩肠止泻的功效。 3、柿饼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碘,能治疗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4、柿饼有助于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
【宜用人群】
柿饼适宜大便干结者、高血压患者、甲状腺疾病患者、长期饮酒者。 【食用禁忌】 脾胃虚寒、泄泻、便溏、糖尿病人、痰湿内盛、体弱多病、产后、外感风寒者忌食柿饼。
✦柿饼不可空腹吃,空腹时胃酸浓度较高,此时食用柿饼,容易罹患胃柿石症。 ✦柿饼忌与螃蟹同食。
✦不宜与酸菜、黑枣同食,否则会导致结石。

柿霜
ღ柿霜为柿树科植物柿,柿饼的白霜,是柿的精华。在晒制柿饼时随着果肉水分的蒸发而渗出的糖分的凝结物,主要成分是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等。
ღ柿霜为淡黄或白色粉状物,细腻,味甘,性凉,入心、经肺。
ღ功擅清热、润燥、化痰,李时珍称其“乃柿中精液,入肺病上焦药尤佳。”柿霜对肺热痰咳、喉痛咽干、口舌生疮、吐血、咯血、痔疮出血等症均有显著疗效。
ღ对老年人尤为适宜,久食还可消除面斑。 【性味】:甘,凉。
【归经】:入心、经肺。
【功效】 1、甘凉清肺、生津利咽、润肺止咳。疗慢性肺疾引起的心热咳漱。 2、治口疮、咽喉痛、咽干咳嗽。 3、治吐血咯血,劳嗽上消,咽喉口舌诸病。 4、补虚劳不足,消腹中瘀血,健脾胃气。 【食用禁忌】:
1、脾胃虚寒,脾虚泄泻等症不宜食柿霜; 2、不可与蟹同食,令人腹痛大泻; 3、肺经无火,因客风寒作嗽者忌之; 4、冷痢滑泄,肠胃虚脱者忌之; 5、有寒积及感寒腹痛、感寒呕吐者忌之; 6、痰湿内盛,外感咳嗽,疟疾忌之。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420.html

相关推荐

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否认

在我国,沿用了几千年的中药以其安全性大受世人青睐,但也因其不良反应引发非议。几乎所有的药物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的频率有所差异,中药既有良好的疗...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48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