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看舌苔辨知身体是否健康

对于疾病,许多人都希望做到未雨绸缪。其实,生活中只要学会看自己的舌头,就可大致辨知身体的健康状况,甚至可以判断出一些疾病。临床上会通过观察舌体不同部位的变化,来判断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中医常把舌苔称为“中医的胃镜”,把舌头变化当作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舌苔白厚,应少食寒凉节制饮食坚持锻炼



专家指出,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病尚在表,还未里传,且病邪较轻,脏腑之气未伤时,舌苔多见薄白苔。若舌苔发白变厚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痰湿较重,要引起注意。



专家表示,舌苔发白表明体内有寒,无论是吃了寒冷的食物还是受了寒,舌苔都会发白,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舌体胖大,舌苔白厚多见于身体肥胖、脾胃运化失常而导致水肿、痰湿内盛的患者。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患者也常见厚白腻苔。



专家建议:白舌苔患者日常应少食寒凉之物,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此外对于白苔厚腻、身体肥胖的患者应节制饮食,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山药、薏米、山楂等都有很好的健脾化湿疗效,少食肥甘之品。并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黄白色舌苔黏黏厚厚,应饮食清淡健胃消食



如果舌头上看到有一层厚厚的黄白色垢物,舌苔黏黏厚厚,不易刮去,口中有一种又酸又臭的秽气味道,同时胃口不好,大便干燥。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平时饮食过量,或进食油腻食物过多,脾胃消化功能差或发生紊乱引起的,通常叫积食。



专家建议:出现如上情况,饮食要相对清淡些。如果出现积食的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服用一些消食的药物或食物,比如山楂、蘑菇、萝卜。大便特别干燥时,可以适当用些泻药。

舌苔发黑,要积极治病谨遵医嘱


极热和极寒都可引起黑色的舌苔,染色舌除外。生活中,如果吃了某些药品或食物,往往也会使舌苔变色,但这些均不属于病苔。一般,染苔的色泽比较鲜艳而浮浅,而病苔不易褪去,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区别,以免误认为病苔而虚惊一场。



专家介绍,黑苔,往往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多见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胃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病人的舌象。黑苔的人应重视所患疾病的治疗,以期早日康复。



专家建议: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黑苔,所以对待黑苔要谨遵医嘱,看病情进行调理。

舌苔剥落无舌苔,要补充气血增强免疫



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称为剥(落)苔,舌苔全部脱落,以致舌面光洁如镜,称为“光剥舌”,又叫“镜面舌”;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界限明显,称为“花剥苔”。



剥苔表示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是全身虚弱的一种表现。



无苔的患者,饮食宜清淡,不宜暴饮暴食及食用生冷、燥热及难消化的食物。多食具有健脾益胃的蔬菜、水果,如山药、薏米等,可服用健脾丸、生脉散等药物。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刮舌苔只是去除表面现象



舌苔异常是身体内出现问题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看中医,最好不要刮舌苔。因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而看舌象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病人的舌苔和舌质可看出身体变化。



一些老年人清晨有刮舌苔的习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刮舌苔并不是科学的行为。刮舌苔不能起到清除口腔细菌,相反这种行为还会破坏到舌头上的“舌乳头”。每个人的舌头上都长有许多极小的“舌乳头”,舌乳头中又有很多辨别味道的味蕾,有了味蕾,才能分辨酸甜苦辣。经常刮舌苔,容易使舌背部发木,味觉减弱。此外,刷舌苔只是去除表面现象,内在疾病不能得到治疗。因此,舌苔异常,应及时诊治所患疾病。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3576.html

相关推荐

参珀茯神汤治疗伤寒心风发狂。发则牙关紧急,痰涎上塞,口吐白沫,迷闷恍惚,醒则狂言多惊,喜怒不常,甚则或歌或哭,舌色纯绛鲜泽,略有垢浊薄苔,或红而上罩粘腻,似苔非苔。参珀茯神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参珀茯神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参珀茯神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伤寒心风发狂。发则牙关紧急,痰涎上塞,口吐白沫,迷闷恍惚,醒则狂言多惊,喜怒不常,甚则或歌或哭,舌色纯绛鲜泽,略有垢浊薄苔...

VIP秘方 2025-10-27 0 1393

健胃固肾 润肺生津 山药金糕

主料山药粉300克。  配料豆沙100克,面粉100克。  调料白糖150克。  制作将山药粉加入面粉和水揉匀,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分成16个面团。将豆沙放在盘...

养生秘方 2025-10-26 0 1610

慢性肾病伴发发热 中医辨证方药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1902

脾肾相助 补肾离不了健脾

脑为髓海,肾主藏精生髓。肾虚精髓不足,髓海失养而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肝肾同源,肾气虚者,往往肝血不足,肾阴亏者,易致肝阳上亢;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亏...

精品偏方 2025-10-24 0 2103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