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淋巴结肿大之“三最”

淋巴结是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种淋巴结构,多为卵圆形,分散在全身各处淋巴回流的通路上,如颈、腋下、腹股沟、肘、肠系膜及肺门等处。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也可见于多种疾病。那么,哪些疾病最容易引起淋巴结肿大?哪些淋巴结肿大又是最危险的?要排除恶性淋巴瘤,必须做哪些检查呢?

最常见的3类疾病



1.各种感染:
细菌感染,如口腔、面部等处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颌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伴疼痛发热。一般可随炎症的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病毒感染,如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此外,过敏反应性疾病及毒虫蜇伤,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



2.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厘米,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应予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3.结核性淋巴结炎:
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有的会破溃,有的不破溃。有发热、多汗、乏力等症状,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软(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黏连,并和皮肤黏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最凶险的3种疾病



1.恶性淋巴瘤:
可见于任何年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黏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厘米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他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



2.淋巴结转移:
这种淋巴结很硬,无压痛、不活动,特别是胃癌、食管癌患者,可触摸到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患者要经常触摸腋下淋巴结,以判断肿瘤是否转移。



3.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白血病的淋巴结肿大是全身性的,但以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最明显,特别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和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鉴别。

最需做的3项检查



1.健康体检:
恶性淋巴瘤是发生在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淋巴结,也可以发生在淋巴结以外,如脾脏、胃肠道、乳腺、甲状腺、肺、骨等。比较表浅部位,如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的淋巴结异常肿大,人们容易发现。但纵隔、腹腔以及脏器的恶性淋巴瘤,就只能在体检或有症状时才被发现。中央电视台主播罗京就是在2008年5月内部的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患有恶性淋巴瘤的。



2.病理活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淋巴瘤分为60多种亚型,每种亚型都是独立的疾病。所以,一旦发现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应尽早进行病理活检,浅表淋巴结首选手术切除。细针穿刺适合体内深部淋巴结和怀疑有病变的脏器,或者治疗后怀疑有复发的肿大淋巴结。这些检查都比较安全,一般不会造成肿瘤扩散和转移。



3.骨髓穿刺+其他:
在临床上,为准确确定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在首次治疗前,医生还常规行全身和骨髓穿刺检查。新的检查方法,如PET/CT,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对大多数人来说,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是咽喉痛、感冒、牙齿发炎(脓肿)、耳朵感染或昆虫叮咬等。但是,随着恶性淋巴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大家要提高警惕,特别是淋巴结肿大出现在颈部前面正中间或是正好在锁骨上方,或淋巴结持续肿大、变硬、不活动,应尽快去肿瘤或血液专科诊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10830.html

相关推荐

有痔之士 切勿贪杯

俗话说“十人九痔”,天气炎热,出汗多喝水不足,加上休息不好,工作压力大,痔疮发作更多了。专家称,夏季不少人,喜欢边吃饭边喝冰啤酒,尤其在...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30

痈肿疼痛天葵外敷

取天葵子适量,洗净捣碎,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膏(最好现用现配),使用前先用温盐水冲洗患处,拭干后再敷上药膏厚约1—2厘米,敷药的范围应较炎症范围稍大,...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358

中药止结肠癌术后腹泻

最近治了一例结肠癌术后腹泻的病人,疗效很好,颇有感触,总结于此,希望能与同道交流。  夏某,男,58岁,退休工人。因结肠癌二次术后腹泻、腹胀1年入院。患者于19...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542

中医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诸病不愈, 必寻到脾胃之中, 方无一失。何以言之? 脾胃一伤, 四脏皆无生气, 故疾病日多矣。万物从土而生, 亦从土而归 。“补肾不若补脾&...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620

李燕梅教授论治面瘫经验总结如下

李燕梅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科研工作多年,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在治疗疾病上主张以病为纲,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分层论...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0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