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中药

中药炒炭 药性作用

看中医处方,有时会发现某中药名后加了“炭”字,如大蓟炭、大黄炭等。炒炭是中药的一种炮制方法,即将药物炒(或煅)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有焦...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1

代煎中药 最好量多点

免煎中药价格较高,自煎中药太麻烦,很多医院开展的代煎中药颇受欢迎。但有些患者发现代煎中药与自煎中药相比,似乎颜色淡了许多,难道是掺水太多,可是煎好的药汁并不比平...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1

这些中药 煎煮就坏事

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可以煎煮的,不宜煎煮的中药有:  一、贵重药:如参三七、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等,主要含皂甙、蛋白质、脂肪、激素等有效成分。由于皂甙化学...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1

中药化妆品“三伏贴”首届学术年会

中医药融入化妆品,逐渐成为新的趋势,近日,娇美肤国际集团表示,将结合我国传统中医药与西方医学对人体衰老机制的研究,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药学结合起来,开发各种新型...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0

中药传统技能有渐行渐远趋势

刚参加完中药真伪鉴别考试的高职组选手小欧,仍然难以平复考试紧张的情绪。为取得好名次,他用假期时间独自乘火车到安徽亳州药材市场,实地考察中药材真伪,“...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1

中药材市场流通 中医院就医满意度

我国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工作再迈出关键性一步。近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办,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药材商品...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1

中药材重金属限量国际标准发布

本报讯 (记者张晓东)日前,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持制定的《中医药-中药材重金属限量》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是继《中医药-人参种子种苗—&md...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1

江西中药普查收尾 多项成果呈现

经过近三年的紧张工作,江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接近尾声。近日,记者从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已完成野外样方调查、中药材腊叶标本采集与鉴定、药材样品采...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1

吃中药更易患“药肝”

近日,有媒体报道“吃感冒消炎药可导致‘药肝’”。那么是不是吃中药对身体伤害比较小呢?专家认为,吃中药更容易患&l...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1

中药退烧板蓝根效果好

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犯人体时,或者人体组织发生广泛性损坏和破坏性病变时,就会引起发热、发烧,其中有70%的儿童发烧是受到病毒感染。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西药主要是...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1

煎中药前先浸泡

您知道吗?煎煮汤药前最好先您知道吗?煎煮汤药前最好先浸泡30—90分钟,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中药大多为干燥的动、植物,其细胞干枯萎缩。用凉水浸泡一...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1

中药发泡疗法集锦

发泡又称天灸、冷灸、白灸,是 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贴于穴位 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从而达到 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该法在民间 广泛流传,只要掌握得当,就可起到...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0

中药美白传说

常有年轻女性到中药店专门购买几种药材作为护肤品,其实这些中药美容也有不少误区。“阿胶羹”红润脸色美容传说:阿胶有补血养颜功效,坚持吃&l...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2

百合一味补阴类中药 秋吃正当时

百合属百合科草本植物,其地下鳞茎由许多肉质鳞片抱合而成,有百片合成、百年好合之意,故名。它既是一味补阴类中药,又是一道脍炙人口的食材。秋天采挖后,洗净,剥取鳞叶...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2

中医理论之中药的五味

中药五味,是中医理论的一部分。五味中的味,就是药物的滋味。所谓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辛: 口尝有麻辣或清凉感,能发散、行气(使气分流通)。...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2

中药配方 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学术语,是方药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方药中的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其实就类似于朝政体系。一个国家,君主最重要,“一山不能容二虎&rd...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2

产后慎用5类中药

也许我们会认为新妈妈产后虚弱,需要好好补一补。中药有很多滋养药物,并且毒性小,是不是准妈妈可以多吃些调补一下呢?事实并非如此。准妈妈分娩后,身体的机能会发生一些...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2

中药的君臣佐使

我们知道,中药的处方一般都由十多种药味组成,名称剂量各不相同,这让外行人经常看得直犯晕。其实,每张处方里的每一味药,根据在方中的作用,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份和地位。...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2

孕后用中药亦要谨慎

补益药变成“催吐药”  怀孕之后,孕妇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旺盛,刺激胃脘而致呕吐、恶心。同时,脾胃本身的功能也减弱,此时过量服用滋补...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