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党参、黄芪各15克,炙甘草、升 麻各4克,柴胡、羌活、黄柏、炒白术、怀 牛膝、苍术各6克,石韦、白茅根、白花蛇 舌草各2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主...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13
慢性肾衰竭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本病属中医“癃闭”“关格&rdqu...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526
全国名中医王永钧认为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简称慢性肾病)的证候大多虚实兼夹,而“风湿扰肾”是常见而重要的病因病机,且是加速病情进展的危险...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58
袁某,女,72岁。2002年2月5日初诊。 既往查肾功能发现尿素氮、肌酐偏高,未做特殊处理。2000年3月开始厌食,浑身无力,查肾功能:尿素氮15mmol/L...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90
周锦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对内科疾病、尤其是慢性肾病的诊治,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对于慢性肾病的辨治要点,周老归结...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769
从脾肾论治慢性肾病张琪教授从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入手,总结大量临床经验,认为肾病之水肿、蛋白尿、血尿与脾肾相关,其病机关键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尤其是慢性...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37
国医大师朱良春以补肾立论,尤重培补肾阳治疗慢性肾病,遣方用药不离根本又独树一帜。笔者今初步整理以飨同道。 肾中真阳是生命基本动力 肾的主要功能为藏精,主生长...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257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邓尔禄,从事中西医内科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载,在辨治肾脏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颇受教益,邓尔禄从...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720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537
笔者临床治疗慢性肾病,如肾炎、频繁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辨证为气阴两虚、热瘀毒内结肾脏的疾病,症状有自觉疲惫乏力,腰膝酸软,虚汗,五心烦热,尿频,小...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957
全国名中医曹恩泽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对肾脏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特别是对应用虫类药物治疗慢性肾病有独特认识和见解。现将曹恩泽教授应用虫类药物辨治...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27
张琪教授简介张琪,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6岁随祖父诵读《汤 头歌诀》、《药性赋》、《脉诀》等中医书籍,16岁只身闲荡东北, 辗转至哈尔滨成为天育堂药店的...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07
活血化瘀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治则。血瘀的病因有气虚、气滞、因寒、因热、痰湿、水蓄、风气之不同,临证时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张琪教授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五脏疾病及内科...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817
国医大师皮持衡系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擅长诊治中医内、儿科疾病,尤其对肾系病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慢性肾病(CKD)是临床多种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650
特约专家、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董飞侠一、蛋白质不宜太多 目前,一些慢性肾病患者因为不懂得饮食控制,而过量摄人高蛋白营养品,致使原有的肾病短时间内...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89
作为一名从事了数十年肾内科临床工作的医者,我认为中医、西医各有所长,但两者结合运用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我们知道,慢性肾病脏疾病一般都是不可逆转的,患者需要终...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597
【病案】 王某某,男,39岁,2011年9月19日初诊。 主诉 腰痛、足胫浮肿加重三天。 三年前因经常出现尿中蛋白及隐血阳性,西医诊断慢性肾炎,间断服用西药...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55
刘启廷教授是山东省名医,国家级、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66载,学验俱丰,得诸家之传,医技精湛,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深的理论造诣,尤擅长...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345
江苏省中医院 孙伟在临床上,我治疗慢性肾病以益肾清利活血法为主,该治疗方法是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大法。对于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我介绍一下益肾清利...
精品偏方
2025-09-09
0
196
风和湿是常见的两大病理因素,既可从外感受,亦可从内而生,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风能胜湿”,湿从风化,俱无定体,可随五气从化而合病,而&...
精品偏方
2024-03-08
0
0
《灵枢·经脉》记载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皆可发生黄疸,其论病黄已触及五经,独无少阳经。至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专篇论说黄疸:“...
养生秘方
2024-03-06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