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病证

湿热病证 脏腑功能失调内生湿热

湿热病证与脏腑相关理论探究随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改变, 湿热病证的发 病率逐年增多, 因其湿热胶着、 缠绵难愈, 故成为医患 的共同难题 [1 ] 。因此, ...

养生秘方 2025-09-28 0 1187

肖承悰:以和法病证结合治妇科病

肖承悰既崇尚中医经典,又重视现代医学,坚持病证结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学术理论特色鲜明。她继承发扬了燕京萧氏妇科“和合灵动”的学术思想...

精品偏方 2025-09-28 0 2807

咳嗽声音透露疾病证型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呼吸内科的梁爱武副主任医师表示,肺部疾病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证型的转变,比如气候、饮食等原因。有时,因为风寒而感...

养生秘方 2025-09-27 0 2667

罗灵松擅长用针挑法 强调病证结合辨治

罗灵松是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临证精勤不倦,通读《黄帝内经》《针灸学》《中国按摩全书》《针灸甲乙经校释》等典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临床工作中重视辨...

养生秘方 2025-09-27 0 1667

邓中甲治疗肝系病证常用药组选析

邓中甲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方剂学重点学科 带头人, 国家精品课程( 方剂学) 带头人, 国家级( 方剂 学) 教学团队带头人, 四川省教学名师, 四川省学术和...

精品偏方 2025-09-27 0 1932

脑病证治特点临床释义

脑为至阴至阳、多气多血之脏,脏性清灵,易虚易实。其病理变化常有寒、热、虚、实、气、血、津液、寤寐病变,又每因伤及神智、神机而致病情变化多端,危象环生。且易在病变...

精品偏方 2025-09-27 0 2141

“汗”与病证的关系

“阳加于阴,谓之汗”出自《素问·阴阳别论》,其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汗为阴液,靠阳气的蒸腾与宣发,阳加于阴则汗出;二是脉...

养生秘方 2025-09-27 0 1291

阴阳易是病证性质的变化

《伤寒论》第392条说“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rdq...

养生秘方 2025-09-27 0 2364

督脉病证治辨析

□ 刘绪银 湖南省邵阳正骨医院督脉病证是常见的经络病证,早在《内经》中就有认识,尔后除秦越人、李时珍、叶天士等极少数医家有所发挥外,大多弃而勿论,期整理提高而计...

养生秘方 2025-09-26 0 2076

大沉香尊重丸治疗蛊胀,腹满水肿,遍身仰满,气逆呕啘,喘乏,小便赤涩,大便不调;一切中满下虚危困病证。大沉香尊重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大沉香尊重丸的秘方制作方法,大沉香尊重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蛊胀,腹满水肿,遍身仰满,气逆呕啘,喘乏,小便赤涩,大便不调;一切中满下虚危困病证。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大沉香...

VIP秘方 2025-09-26 0 1501

小儿常见病证推拿手法举例

小儿推拿是传统中医的组成部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推拿按摩小儿身体特定穴位,以调和阴阳,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随着生...

精品偏方 2025-09-25 0 2458

论伤寒病证《内经》

伤寒的含义有二:一是《素问·热论》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明确指出“伤寒”为外感热病之总称...

养生秘方 2025-09-25 0 2088

《伤寒论》哪些原文是桂枝汤的适应病证

《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方剂,它有五味药组成,配伍有两组,一组是辛甘化阳的药,一组是酸甘化阴的药。辛味的桂枝、生姜祛风散寒,配合甘味的甘草、大枣辛甘...

养生秘方 2025-09-24 0 1740

湿病证辨治方药十二法

对湿之论述,始于《内经》、《难经》,湿病之名可追溯到《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湿证最早见于《景岳全书·湿证》,专论有薛雪著述《湿热病篇》,路...

秘方方剂 2025-09-24 0 2313

李发枝用之加减化裁治疗多种内外科病证

李发枝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河南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他从事中医临...

精品偏方 2025-09-24 0 1812

虚损病证 虚损之治填精补气阴阳互求

真阴不足为虚损性疾病的根源常有患者前往门诊诉曰: 我肾虚。 然其不知是肾 阴虚? 阳虚? 亦或是肾气虚? 精亏? 檀金川教授每告 之曰: 阴阳两虚, 而在于两虚...

精品偏方 2025-09-24 0 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