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佛教养生“调五事”

佛教养生的要义是心身健康、延长寿命、明心见性。许多佛修者,将毕生心血花费在修身上,以求有一个健康的肉体和自在的灵魂,其修习的关键就是禅定。禅定不但是修身良法,而且还是养性妙方,在佛门受到极度的重视。禅定术作为佛门的养生之术,有修心、修身、居食医药三个方面的内容。修禅之初最重要的是调“五事”——调饮食、调睡眠、调息、调心、调身。“调五事”不仅有利于修禅者很快进入禅定状态,对于平常人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用来指导养生。具体分述如下:

1、调饮食:
在饮食上必须做到不过饥过饱,不食不洁、不宜食之物。“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闷塞,坐念不安。食若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

2、调睡眠
不可放纵贪睡,但又不可刻意减睡,应适量而睡,睡醒即起。

3、调身:
要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因而在坐禅之前不宜做剧烈的运动,以免伤身。在坐禅之时,姿势要安好,不可过度紧张,亦不可过于松弛。

4、调息:
须将呼吸调练到“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的境界,佛教称此种呼吸为“息相”。

5、调心:
人定前心要做到“不沉不浮”,即坐禅时意念不要飘逸浮动,这样会引起身体不安;也不要昏暗无知,头脑低垂,这样身无生气。入定之后心要做到“不急不宽”,即人定后不要摄心太猛,这样会出现头痛、胸痛。若是发生此症状,便要放宽心,意想身中之气流向下身;也不要任心过度,这样会由于意志散漫而出现倾倚曲瘘、口中流涎或者是心暗晦不明之症状,若是发生此症状,便要敛身提念,令心住一缘。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9800.html

相关推荐

注重保健养生 驱腰痛疗肩周炎

现代人注重养生,却往往不得要领。冬季,做好前胸、后背、脊柱、肚脐、双脚这五大部位的保健,对提高抵抗力,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很大帮助。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2172

麦粒灸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关玲教授

关玲,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非药物疗法分会会长,解放军中医药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耳针、...

精品偏方 2025-10-29 0 1437

古老的养生方式 膏方进补

膏方进补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方式,在我国有近两千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膏方记载。现代膏方以其确切效果、方便食用而越来越受到忙碌、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开展膏...

养生秘方 2025-10-28 0 2013

立冬食疗养生

俗语说“立冬不吃饺,冻坏两只耳。”每逢立冬,北方的家家户户都要吃好吃的南瓜馅饺子。人们很看中二十四节气,“节”者...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334

张仲景“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痛风

尿酸平稳、关节不痛、能吃肉喝酒,痛风永不复发,这是痛风患者的迫切希望。但是目前治疗上常常陷入“吃药见效,不吃药复发”的怪圈。其实,早在一...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1851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6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