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浊毒理论体现中医文化内涵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佃贵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胃癌、萎缩性胃炎用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病人大都舌苔黄厚黏腻,大便黏腻不爽,一般予以“以毒攻毒”的方法治疗,用化浊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李佃贵“浊毒证、浊毒理论”便诞生了。浊毒理论既是中医文化的体现,又是对中医理论的创新。
浊毒理论与整体观
传统中医文化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整体,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天人相应,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中医浊毒论》中指出,广义上的浊毒指“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天之浊毒指PM2.5、雾霾等浊毒物质。空气中的浊毒物质通过呼吸、皮肤和被污染的食物,侵入人体;再有噪声和电磁的辐射也是浊毒物质,可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等。“地之浊毒”是指被农药、重金属、工业排污、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色素、塑料、微塑料等有害物质污染的土壤、食物和水。“人之浊毒”,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太过,损伤五脏。在化浊解毒养生法中,首条便是化解心中之浊毒,如曾国藩所言“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毒曰忿,阴毒曰欲”。要“惩忿窒欲,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只有这样才能形与神俱,尽终天年。情志不畅生浊毒,饮食不洁生浊毒,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浊毒,代谢性疾病内生浊毒,外来的食品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内在的病理产物,痰浊、瘀血等,“浊毒”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如何去除浊毒,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浊毒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医药学的一部分,也是科学和人文的结合,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浊毒理论有其系统、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浊毒理论渗透着中医文化。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代谢产物。浊毒证是指以浊毒为病因使机体处于浊毒状态从而产生特有临床表现的一组或几组症候群。浊毒理论,是研究浊毒致病及机体处于浊毒状态时病理变化、演变规律、诊断和治疗的中医理论。从浊毒的概念到浊毒证再到浊毒理论,其构建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形神相俱”整体观的核心内涵。李佃贵认为浊毒从广义上讲,包括“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三个方面,这一提法既是中医文化的体现,又是中医药文化的创新。
浊毒理论与辨证论治哲学观
临床上,浊毒证因其致病特点和病变部位不同,表现各异。浊毒的共性特点为:
①颜面五官:浊毒蕴结,见面色黄,晦浊。浊毒热蒸而外溢于皮肤则见皮肤油腻秽浊之象。浊毒上犯而见咽部红肿,咳吐黏稠痰涎等。
②排泄物:大便黏腻,臭秽不爽,小便黄,汗液垢浊有味。女性白带色黄、量多。
③舌象:苔黄腻多见,浊毒轻者舌质红,苔腻、薄腻、厚腻,或黄或白或黄白相间;浊毒重者舌质紫暗、红绛,苔黄腻,或中根部黄腻。因感邪脏腑不同,苔位亦异,浊毒中阻,苔中部黄腻;浊毒蕴于肝胆者,苔两侧黄腻等。
④脉象:浊毒证患者滑数脉常见,尤以右关脉滑数突出,临床以滑数、弦滑、弦细滑、细滑多见。李佃贵提出了“化浊解毒”的治疗原则,一是使浊毒有出路,二便与汗液是浊毒之邪的出路,运用通腑泄浊解毒法、渗湿利浊解毒法、达表透浊解毒法;另外是切断浊毒之源头,阻断浊毒生成,运用健脾除湿解毒法、芳香辟浊解毒法、祛痰涤浊解毒法、清热化浊解毒法、攻毒散浊解毒法。针对“浊毒证”的治疗,李佃贵既用经方,又创作了自己的效验方,疏肝理气方、益气养阴方、理气和胃方、理气活血方、清胃制酸、和胃降逆方、防癌抗癌方、散结止痛方。在浊毒理论的指导下,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处处体现着中医文化辨证论治的哲学观。
浊毒理论与治未病理念
中医既要防病的发生,又要防病的发展和演变。
《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观点。金元时期朱丹溪亦说:“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先病之前。”中医历来认为防重于治,既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又要预防病情的发展和演变。这种注重矛盾转化、防微杜渐的辨证哲学思想是中医文化的精华。癌症的防治,包含癌前的预防和癌后的调治。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也叫早癌,有较高的癌发风险,比如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上皮肉瘤变。李佃贵在临床中发现胃癌、萎缩性胃炎在不同阶段,不同病人中,属于中医的浊毒证,用化浊解毒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经过反复探索思考,李佃贵总结出“疏肝和胃、活血祛瘀、解毒化浊、健脾和胃”四步调胃大法,临床实践证明,运用此法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有效率达90%以上,打破了“胃癌前期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为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癌后的调治。
现代医学在癌症的治疗上,普遍使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通过这些治疗,虽暂时取得了明显疗效,但易复发。癌症为浊毒证,不论手术与否,李佃贵运用浊毒理论,祛除浊毒,匡扶正气,改变患者身体内环境,患者病情得到很好的改善。浊毒理论体现了中医治未病防重于治的思想理念。
浊毒证既不属于八纲,又与八纲有关。
八纲辨证有寒证、热证、表证、里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任何一型,又与八纲中的每一型有关联。多部古典医籍提到了浊,提到了毒,但从未提到过“浊毒”,所以浊毒理论既是中医文化传承,又是中医文化的创新。从浊毒的概念到浊毒证再到浊毒理论,从辨证论治,到处方用药,处处都体现着中医文化之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哲学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重于治的思想观的核心内涵。(李永清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中医院)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61.html

相关推荐

藏医搽涂疗法

搽涂疗法是藏医疗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方法,是一种通过外涂以治疗体内病症的方法,简便易行。藏医认为,搽涂疗法对身体具有补养的作用,它的适应症包括皮肤粗糙、出血所致的...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71

藏医药浴疗法渊源 民族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藏医药学有了极大的发展,藏医药浴疗法更从一种单纯的藏医疗法发展成为临床专科,是目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较好方法,让很多患者受益。2018年,...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858

创建中医药防疫体系势在必行

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又拿出了过人的看家本事,也再次证明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呈现出未来价值。中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安全有效、并形...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166

重庆中医人奋力战“疫”

“我要把我的爱心、乐观、智慧、技能,都化为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的无尽力量,向所有人传递。”自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重庆市中医药系统积极行动...

养生秘方 2025-09-10 0 1669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