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筑梦大健康 实现新跨越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贵阳中医学院以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等中医药人才为已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在学科专业建设、办学层次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该校建成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5个,承担省级以上专业综合教改项目4个。获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7个,获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7个。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2项。今年该校根据大健康和苗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又获批新建苗医药学院和中医养生学院。
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
学校现有800余名教职工当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22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315名,硕士生导师315名,博士生导师15名。贵阳中医学院刘尚义教授成为全国第二批“国医大师”,17名教师获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
人才基地和人才团队建设卓有成效,学校现有贵州省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4个,省研究生创新基地4个。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研究团队成为引领了学校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人才队伍的壮大,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科研平台完备
贵阳中医学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深知健全的中药新药研究学科体系及各类研究开发平台的重要性。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贵州中医学院主持和参与开发的民族医药苗族药产品就达43个。目前上市的154个地标升部标的苗药品种,70%由该校开发或参与开发。
如今,贵阳中医学院已建成省内最完备的中药新药研究学科体系及各类研究开发平台。近年来,该校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7个。截至目前,已拥有20个(含在建)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平台。贵阳中医学院已成为国内公认的苗医药的研究基地。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贵阳中医学院就在中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纳入了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研究方向;2001年起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培养首批苗药研究方向的博士生2名;2006年开始举办全国第一个中药学(苗药方向)本科专业。
创新校园文化活动
2015年,该校“读经典·诵岐黄”系列活动获得“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活动”一等奖。该活动已在贵阳中医学院开展十余载,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响亮品牌。
同时,学校药学院学生代表队在全国首届中医药社杯全国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中,从全国各高校42支参赛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大赛唯一的团体一等奖。刚结束的由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举办的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中,该校学生代表队在全国400多所参赛高校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校为进一步提升学生个人能力,举办“中医经典阅读之星”比赛,还对“大学生医学科学协会”“九三苗黎医药协会”等专业学习型协会进行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贵阳中医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014年,该校团委与贵阳市南明区团委、南明区红十字会联合建立“南明区关爱青少年义诊志愿服务基地”,整合资源打造专业义诊志愿服务平台,积极为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女开展心理咨询和义诊服务,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该校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还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优秀西部计划项目办”称号。 (温 烨)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5605.html

相关推荐

中医药助力打造“健康岭城”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充分...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628

家中健身 预防骨质疏松

不想外出运动,也可以借助家里的地毯、床、沙发、座椅等,达到同样的健身效果。坐式V字形膝举选一个长一点的凳子,或者单件的沙发,身体在边缘坐直,收腹,屈肘。身体慢慢...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719

七大上火症状食疗帮你解决

上火,是泛指头面部的各种炎症,如鼻黏膜、口腔黏膜、眼结膜、咽部的炎症。虽然都是上火,但绝不是一上火就该清热泻火,因为“火”有虚实之分。一...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640

小针灸做出大文章

2010年之前,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人民医院针灸科还是一个只有3间诊室、5名医生、6张治疗床的小门诊科室,经过2年的发展成为拥有8个诊室、16张床位的大门诊科室,...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19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