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早春时节防中风 中医妙招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原因引起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中风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大量的临床医学统计资料表明,5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早春时节。

  众所周知,春季气候变化大,暖中有寒,暖寒交替,有时一日气温三变。寒冷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心脑血管负荷加重,血压升高,从而引发脑缺血或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二病房主任滕秀英介绍,《黄帝内经》中曾描述“风为百病之长”。风为春季主气,善动不居,变化迅速,侵袭人体上下内外无所不入,风邪与人的体表接触,最易侵犯人体,故春季成了脑血管病的高危季节。

  中医认为,治病于后,不若养摄于先。那么,如何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春季防范中风的“偷袭”呢?滕秀英认为应该从四点做起——

  春多风病

御风防邪

  风为阳邪,善动而不居,其性开泄,易使人体皮肤腠理疏松、张开而津气外泄;春多风病,常挟寒、湿、燥、热等外邪,侵犯人体而致病。

  滕秀英指出,春天温差变化大,气候也较干燥,极易引发血流动力学改变。低温可致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易使血栓形成;而血管收缩及痉挛可造成心肌和脑组织耗氧量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因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致使血管壁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减弱,较易诱发或加重脑血管病。所以,春天不宜减衣太急,减脱冬装尤须审慎,应遵循古谚所说的“春捂秋冻”,以御风防邪。

  疏肝解郁

控制情绪

  滕秀英强调说,春季属肝木之令,在此季节调养肝脏功能,可带来一年的健康。古人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肝气失调可出现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反应于人体,常表现为急躁易怒、血压升高,甚至直接发病为急性脑卒中。而气候的变化无常,也会进一步影响高血压病人的情绪,致使血压波动。因此,疏肝解郁、情志条达有助于预防中风。

  适量运动

合理膳食

  春季自然界阳气初生,人体养生也应着眼于一个“生”字,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规律。滕秀英医生解释说,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于表,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及汗腺分泌增多,各组织器官负荷加重,大脑血供相对减少,脑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同时,由于身体细胞内的水分丢失过多,血液变得浓稠、黏滞,血管腔也因血液量少而变窄,使得供应大脑的血液不足,严重时甚至发生闭塞,导致脑卒中的可能。因而,要适量增加户外运动,有效增加机体含氧量,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困顿,降低卒中的发病率。

  春天还应多吃些胡萝卜、大白菜、韭菜、马铃薯、柑橘之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此外,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例如苹果、海带及新鲜蔬菜等。

  防微杜渐

及时就医

  滕秀英强调,预防中风还应防微杜渐,将中风扼杀在摇篮里。要充分认识中风早期征兆,及时就医,切忌马虎大意,酿成大患。

  步态异常

走路腿脚无力,有踩棉花感,觉得像是“没有脚后跟”,此为中风先兆症状之一。如感到步态变化异常并伴有肢体麻木无力时,需及早就医。

  突发性眩晕

眩晕是中风先兆中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发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最多。这种眩晕如坐车船,视物天旋地转,不敢睁眼,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另外,突发性头痛、头胀也是先兆之一。

  嗜睡

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患者,如果经过适量户外运动、通风换气后,仍是昏昏欲睡,甚至与人交谈或活动中就毫无征兆地进入睡眠状态,亦提示可能是中风在暗中捣鬼。

  血压异常

既往有中风高危因素,且血压控制较平稳的中老年朋友,如果突然血压波动较大,如持续升高到200/120毫米汞柱以上,或是血压突然降至80/50毫米汞柱以下时,就有可能是脑卒中的先兆。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5646.html

相关推荐

医学专家的健康法则

每天吃5份果蔬、常锻炼、多喝水之类的健康法则听得人耳朵都起了茧子。其实不少医学专家都有一套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出来的秘密健康法则,比那些大众法则更为实用、有效。药永...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260

清中汤治疗清中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清中汤的秘方制作方法,清中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清中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大菖蒲(刮去皮,称)1斤(切片子,...

VIP秘方 2025-09-11 0 900

五种睡眠问题及其中医应对法

晚上睡不着觉很折磨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从中医角度看,基本分为五种情况。  1、老做噩梦,睡不踏实。  从中医理论上讲,这类人属于营气不足型。睡觉时整晚都似睡...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630

中医理论 痰瘀互结 邪实正虚 多脏同病

痰瘀互结津血同源,为水谷精微所化生,流行于脉内者为血,布散于脉外、组织空隙之中则为津液,经过脏腑气化效果,收支于脉管表里,互为资生转化。在病理状态下,不只能够津...

养生秘方 2025-09-11 0 99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