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介绍一病案

  蛛网膜下腔出血亦属脑中风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剧烈性头痛为主要表现。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特别强调镇肝熄风、化痰降逆,应当说是有其内在的道理的。然而,笔者认为,对本病的治疗,仍应注意温热类药物的合理使用,通过温通作用而达到应有的治疗目的,不可畏于“出血”而不敢用热性药物,以防“因噎废食”。下面介绍一病案。

  李某,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贾得村人,2005年8月12日因突然感到剧烈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在乡医院急用甘露醇脱水治疗,但因患者对甘露醇过敏而出现皮肤出血点,并很快出现口眼歪斜,周身发痒,头疼,呕吐,并进行性加重,急来我院治疗,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入院后患者头痛如裂,频繁呕吐,气促咳痰,精神恍惚,视物不清,六脉弦滑,辨为肝胃不和,肺失肃降,气血逆乱,上蒙神明,治宜镇肝熄风,调理脾胃,降逆醒神。方用铁落、龙骨、牡蛎、半夏、柴胡、当归、代赭石、防风等药,服3剂后皮疹消失,神志稍清,但呕吐、头痛不见好转,此时采用仲景吴茱萸汤配合治疗,头疼、呕吐稍有缓解,但又出现下肢浮肿,夜眠不安,左侧肢体麻木,软弱无力,脉沉涩。

  改用补阳还五汤合吴茱萸汤:吴茱萸、干姜、铁落、龙骨、牡蛎、牛膝、代赭石、半夏、赤芍、红花、桃仁、丹参、地龙、地榆、生地、珍珠母,连服10剂后主症明显缓解,在服药期间曾配用安宫牛黄丸等药,并输入速尿、地塞米松,以及β-七叶皂苷钠,均未出现毒副反应。后病情一直向好。

  按

本案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开始采用甘露醇降低颅压,但因药物反应而停用,颅压再次升高,头痛加重,病人垂危之际,按照止血、降颅压、利水、抗过敏的原则符合西医理论,但因过敏而使病情加重。在这紧急关头,笔者脑海里浮现出医圣张仲景的一句话——“干呕吐涎沫,头痛着吴茱萸汤主之”,领悟到此与蛛网膜下腔的主症头痛、呕吐相似。证属胃寒反肝、肝胃不和、痰饮上冲,血苑于上,以方证分析,采用吴茱萸汤,治疗后主症减轻。通过这一案例,认识到经典是更高层次的中医基础,无论何证都离不开辨证治疗,中医治疗疑难大症,渗透着经典的思维和方药。立法遵循内难,辨证效法仲景,才能解决不少世界医学难题。笔者自己先学西医,后又经过长时间的中医实践,深深体会到西医绝对不能替代中医,也绝对不能把中医和西医硬套在一起,中医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但前提是辨证准确,尤其是脑病,要根据症状果敢辨证和用药,不要因为是脑病出血就畏温热法,弃之不用。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4738.html

相关推荐

脾胃出现问题时

脾胃出现问题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以下现象。1.肩膀疼痛:右肩经常痛时“肝脏”有问题,左肩酸痛时“心...

养生秘方 2025-10-31 0 2022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分离有误区  待到温病学术大发展,在热病临床大放异彩,后之学者,又只知有温病,不知有伤寒,再一次走进了偏见的胡同,并越走越远。把温病独立成门派,造成割裂寒温...

秘方方剂 2025-10-31 0 2596

治疗外感咳嗽方法 典型病例体会

运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治疗276例,其中男90例,女 18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5天,平均...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1842

从肝论治胃病体会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凡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因七情失和,情志不畅所致者居多。病机多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虚不能...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3540

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两款药膳

牡蛎鸡汤  材料牡蛎、勾藤、牛膝各6克,天麻9克,芥菜心2颗,干贝5粒,鸡胸骨1个,盐1小匙,姜丝少许。  做法把鸡胸骨洗净、烫过,牡蛎、勾藤、牛膝、天麻加五杯...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2605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