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哮喘 中医简易疗法

哮是呼吸时喉中有响声;喘是呼吸气促没有响声。虽有分别,但都是呼吸困难。临床以张口抬肩,难以乎卧为特征。 哮喘多由痰阻气道而发生的,可是引起痰阻气道的原因却有 多种,如受凉、受热,肺虚等。因此,根据它的病因不同, 治疗又须分别对待。

寒证
发病时多兼有咳嗽,吐白色痰,或头身痛,手脚 不温,背脊发凉,怕冷,或稍微有点发热,无汗或有汗等。 脉滑,舌苔薄白。治宜散寒宣肺平喘。

处方

(1)麻黄4.5克 杏仁10克 细辛1.5克 甘草3克 水煎 服。可酌加前胡、橘红等以顺气化痰。
(2)桂枝6克 姜半夏10克 厚朴6克 杏仁10克 水煎服。
(3)癞蛤蟆1只 鸡蛋1个, 癞蛤蟆剥去肠杂,将鸡蛋纳 入癞蛤蟆腹中,外用线缝介,然后将獭蛤蟆用黄泥包好,置 火中煨,候黄泥煨干,鸡蛋煨熟后,取出鸡蛋去壳吃下。每 隔1—2天吃1个。本方对顽固仆哮喘有一定疗效。
(4)石菖蒲12克 葱白3根 生姜30克 艾n=叶一把 共捣 烂,炒热,用白布包好,从背部(肺俞穴处)向下摩擦。
(5)白芥子3克 胡椒1,5克 细辛0.6克 共研成细粉,生 姜汁调敷肺俞穴(第三胸椎下,左右旁开二横指处)。

热证
发病时一身发热,心里发烦, 口干, 喜欢吃冷 的,痰黄稠粘,痰量较少夕不容易吐出来, 大便干燥,小便 黄,小便时尿道有烧热感。脉数滑,舌质红苔黄。治宜清热 化痰平喘。

处方

(1)桑白皮 地骨皮各10克 甘草3克 粳米1撮 水煎 服。
(2)桃南瓜(俗名看瓜、金瓜、吊瓜,西瓜也可以)0.5公斤 冰糖27克 蜂蜜30克 先在瓜顶上切一孔,挖出少量瓜瓤,将 冰糖、蜂蜜放入瓜内,再将切去的瓜顶盖上夕放在大碗里, 连碗一齐放在砂锅中(不能用铁锅)蒸一小时,取出。 1天 吃1个,分1~3次吃,连吃5~7天。
(3)白颈蚯蚓120克 炒熟,以成焦黄色为度。研成细粉, 每服3克,用白糖水一杯送下。

痰证
喘咳痰多粘腻,喉间痰响象拉锯一样,胸中胀闷 或胸胁痛,恶心, 口淡无味夕不想吃东西。脉弦滑,舌苔白 厚而腻。治宜降气化痰平喘。
处方

(1)苏子(炒)10克 葶苈子(炒)6克 白芥子(炒)10克 研成 细粉,生姜3片煎汤送下。
(2)茯苓15克 桂枝6克 白术6克 炙甘草3克 水煎服。 (3)陈胆星2克 水煎服。
(4)新鲜黄金瓜蒂10--15个 加水500毫升夕煎至200毫 升。每天空腹时吃一次夕吃至好了为止。

虚证
哮喘病拖了很久不好,体质虚弱夕呼吸短促好象 接不上气来夕喉间响声较低,身体稍微活动一下则更厉害, 晚上要把枕头垫得高高地才能睡觉,面色淡白,没有一点精 神。脉虚夕舌质淡红无苔。治宜补虚平喘。

(1)六味地黄丸(成药)每次服10克,用肉桂1.5克, 五味子3克,水煎,送丸药服下, 1天2次。
(2)胡桃肉60克 补骨脂12克 水煎服。
(3)人胞衣1个夕洗净夕放在砂锅中煮2小时,煮烂取出,空腹时1次吃完夕吃后要隔2小时才吃其他东西。
(4)核桃肉 蜜炙生姜片 二味同放口中嚼汁咽下。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42943.html

相关推荐

吹喉化腐丹治疗喉痧。吹喉化腐丹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吹喉化腐丹的秘方制作方法,吹喉化腐丹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喉痧。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吹喉化腐丹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煅月石、煅中白、...

VIP秘方 2025-10-27 0 843

中医养生素养要从儿童抓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2194

中药验方治骨髓瘤腹胀腹痛

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的关键一步,否则犯下虚虚实实之戒,不但无功,反而加重病情。  2010年12月笔者接诊一患者,女,51岁,患多发性骨髓...

秘方方剂 2025-10-26 0 2076

胃溃疡吃什么食物好 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既不苦口,又不伤肤,取材便利,简单易行,疗效显著,以下介绍几种溃疡病的饮食疗法。  (l)新鲜猪肚一只洗净,加适量花生米及粳米,放人锅内加水同煮。煮熟后...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1322

防治痱子 中药内服外洗

痱子又称“汗疹”,多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汗管扩张、破裂及细菌繁殖而形成。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对预防痱子都有较好效...

精品偏方 2025-10-26 0 282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