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精品偏方 正文

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

本文总结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使用频次前3位药物为炙甘草、黄芩、柴胡;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前3位为炙甘草、黄芩,黄连、黄芩,栀子、黄芩;药物关联系数前3位分别为麦冬、鳖甲,麦冬、大黄,连翘、厚朴。提示外感发热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其次是泻下药、化痰止咳药。对外感热病的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相关经典方剂,并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运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165首,用药235味。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炙甘草(89)、黄芩(61)、柴胡(39);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炙甘草、黄芩(33),黄连、黄芩(28),栀子、黄芩(27);药物关联系数前3位分别为麦冬、鳖甲,麦冬、大黄,连翘、厚朴;演化出核心组合22组,新处方11首。结论:外感发热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其次是泻下药、化痰止咳药。
外感热病是感受外邪而致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转变迅速、病程短等特点。传统经典方药在外感热病的治疗上,具有疗效确切、广谱低毒、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势。我们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外感发热经典方药进行统计,分析其常用药对、组方规律、核心组合,以期为外感发热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筛选
取自中医温热病研究系列图书《温病大全》。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外感病证及发热的诊断标准;②医案中症状记录不完整。 1.2
数据预处理
参考《中药学》(7版)、《中国药典》(2015版)、《中华本草》等工具书,对方剂中的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如别名统一(银花、二花统一为金银花,云茯苓、云苓统一为茯苓等)、复合药名拆分(二冬拆为天门冬和麦冬等)。 1.3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数据分析”模块的“方剂分析”功能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通过软件的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等相应功能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统计
共纳入方剂165首,用药235味,其中使用频次>20的药物15味。参考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将使用频次排名前40位的中药按功效进行归类,结果显示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其次是泻下药、化痰止咳药。 2.2
关联规则组合结果
设置支持度为19、置信度为0.87,所得药物组合,药物之间关联规则的网络。 2.3
药物关联度结果
结合方剂数量和对不同参数的经验判断,设置相关度为10,惩罚度为9,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药对关联度,将其中关联系数在0.018以上的药对进行列表。 2.4
药物核心组合结果
对以上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根据相关度与惩罚度相互约束原理,演化出3~4味药核心组合。
2.5
新处方分析结果
在药物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到11个新处方,具体为:①白芍、当归、陈皮、白术;②连翘、芒硝、知母、薄荷;③连翘、桔梗、薄荷、茯苓、紫苏叶;④大枣、厚朴、栀子、石膏;⑤黄芩、黄连、栀子、黄柏、蝉蜕、车前子;⑥芒硝、知母、生地黄、茯苓;⑦半夏、知母、石膏、生地黄;⑧半夏、生姜、生地黄、柴胡、人参;⑨知母、生地黄、牡丹皮、天冬;⑩炙甘草、陈皮、白芷、牡丹皮、人参;⑾大黄、薄荷、厚朴、栀子。
3 讨论

根据用药频次结果可以看出,用药排前3位的分别为炙甘草、黄芩、白芍,其次是大黄、黄连、柴胡。对高频药物进行归类,结果表明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其次是泻下药、化痰止咳药。根据药物关联组合,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炙甘草、黄芩,黄连、黄芩,栀子、黄芩,涉及的药物以清热、补虚、解表为主。药物关联系数前3位分别为麦冬、鳖甲,麦冬、大黄,连翘、厚朴。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4味药核心组合22组。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得出11个新处方,这些新处方虽不同于经方,但一定范围内可以给外感热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本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对外感热病的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外感热病发病急,病程短,不同时期对其治疗的用药规律亦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来规范其辨证用药规律。
编者按:该文刊载于《山东中医杂志》2017年第8期,完整原文见链接。 责任编辑:李庆升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2261.html

相关推荐

前列腺肥大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一良方

几年前我患上了前列腺肥大,常常尿频、尿急、排尿无力和排尿困难,并有夜尿频、排尿不适感。幸好,我获一良方,效果不错。方法:芒硝、明矾各等份,共研细末,拌匀。准备一...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830

腮腺炎民间偏方

腮腺炎:醋和墨汁按1:1配好,用毛笔蘸此,涂于患处,每天5-6次,一般二三天腮部肿胀自消。...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485

栀连四物汤治疗挟暑挟热而经阻,或因怒伤经,血少目暗,或经期伤热,及郁怒气逆,相火并作,血逆上出者。栀连四物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栀连四物汤的秘方制作方法,栀连四物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挟暑挟热而经阻,或因怒伤经,血少目暗,或经期伤热,及郁怒气逆,相火并作,血逆上出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栀连四物汤...

VIP秘方 2025-09-10 0 49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