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秘方方剂 正文

中医治疗恶寒方

  何某,男,38岁,于2010年6月就诊,以恶寒为主诉就诊。自述恶寒3年,尤以背部恶寒为甚,观其形体肥胖,面色白润,语音洪亮,但口中有秽浊之气。舌质暗红,舌下静脉略有迂曲,舌苔白腻而厚润,脉象沉弦而细。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年。曾在省市级医院治疗,多按阳虚论治,服用附子、干姜温阳剂数十剂,附子曾用到30~60克,但恶寒症状未见好转。笔者仔细分析,认为此属痰湿与瘀血互结证,应以健脾化湿与活血化瘀并用,佐以辛温通络之味,以求络脉通畅,阳气温运,恶寒症状或可减轻。

  方选桂枝茯苓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处方:茯苓15克,桂枝10克,生白术15克,桃仁10克,牡丹皮15克,赤芍30克,细辛3克,炒白芥子10克,橘红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用10剂,恶寒略感减轻,继用上方,加当归10克,以冀温通血脉。

  三诊:服用10剂,恶寒已去大半,但夜间时时汗出,背部有微风吹拂之感,上方去白芥子,加入浮小麦30克,以炒白芍30克易赤芍。

  四诊:服用7剂,汗出已止,恶寒症状消失。继用桂枝汤加防风,处方为: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防风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6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建议服用20剂以调和营卫,巩固疗效。一个月后来诊,恶寒告愈,改为治疗“乙肝”为主。

  从病人的形体与治疗经过可知,其“恶寒”绝非阳虚所为,必然另有原因可查。笔者想起《伤寒论》的恶寒症,有恶寒表证,如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有恶寒里证,如四逆汤证、附子汤证,等等。此例恶寒3年,绝非恶寒表证;用附子辈扶阳方药治疗数月无效,可见亦非四逆理中之里证。从其形体上看,应为痰湿之体,而舌苔厚腻与脉象沉细及舌下静脉迂曲,更能说明湿浊内阻与血脉不通为其病机。立法应以健脾化湿与活血化瘀来通其阳气,以解恶寒之苦。《金匮要略》之桂枝茯苓丸则具有温阳活血与化湿的双重作用,经方苓桂术甘汤则是健脾化湿的代表方剂,故取两方治之。加入辛温通络之细辛、白芥子,意在加强温运通络的功效,橘红温而不燥,化湿通络作用较强,当归温经而活血,诸药共奏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辛温通络之功,使得郁结在里的阳气达于肌表,温于四肢,所以仅服月余,其效如其所料。从此例可知,仅举一症,而忽略辨证,便以为“寒者热之”可愈,那只是抓着了表面,只有抓着“证侯”,才能正确立法用药。“用药容易认证难”,并非虚言。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1395.html

相关推荐

治腰痛偏方

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可见于西医学的运动系、泌尿系多种疾病。  方1  【组成】香附、生姜各适量。  【用法】生姜捣烂取汁浸香附一宿,炒黄为...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783

老人口臭的原因与治疗

食物影响 有些食物食用后会在口腔里遗留不好闻的味道,如生葱、大蒜、韭菜等。食人大蒜以后大蒜里的硫化物就会渗进血液流入肺部,呼出的气味就会有臭味。酒精也会经血流而...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1217

中风先兆证 平肝息风法

编者按:中风先兆证,系指中风发病前,病人间断出现的头晕、目眩、头疼、肢体麻木、肌肉?动,或一过性语言不利等前驱症状。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其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

精品偏方 2025-09-11 0 96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