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秘方方剂 正文

参术调中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参术调中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泻热补气,止嗽定喘,和脾胃,进饮食”;另外,在《兰室秘藏》中,尚有参术汤,用于“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闷”,从原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两方虽然方名相似,但主治病位不同。
后世方书极少谈及参术调中汤,清代何梦瑶《医碥》记录一案:“又治一人,年八十,中暑霍乱,吐泻昏迷,头热如火,足冷。以‍‍‍‍桂苓甘露饮‍‍‍‍泻热补气,坠浮火以安神明,加茯苓以分阴阳,冰水调灌之而愈。再以参术调中汤,调理平复”,此案中将参术调中汤作为外感病后善后调养之用,并未用于“止嗽定喘”,那么如何理解“调中”为名的方子治疗肺病呢?难道是脾虚生痰阻肺?或肺脾两虚?我们再看方药组成:白术,黄芪,桑白皮,炙甘草,人参,麦门冬,青皮,陈皮,地骨皮,白茯苓,五味子。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去升麻、柴胡,加桑白皮、地骨皮、茯苓、青皮,再合生脉散,亦可以看作补中益气汤联合泻白散、生脉散加减,从药物组成来看,调中仅仅有茯苓、二皮,药力难愈脾虚痰阻;从生脉散似乎可能治疗肺气虚,但据“泻热”亦不支持此说。因李东垣并未详释本方,根据桑白皮、地骨皮为主的泻白散考虑,“伏火”浮现眼前,既往医家多称“脾中伏火”或称“脾胃伏火”,指郁火伏于脾不散;那有没有可能本方用于肺中伏火?
《汤液本草》谈及麦门冬时指出“治肺中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又《医方集解》中泻白散:“桑白皮甘益元气之不足,辛泻肺气之有余,除痰止嗽;地骨皮寒泻肺中之伏火,淡泄肝肾之虚热,凉血退蒸。”从上述文献中看出,肺中伏火表现口干、口疮、易饥等,当为肺中实火郁而不发,于本方泻热补气不合,两者表现出现症状也不同。返回原书,同在《暑伤胃气论》有另外一方治疗肺病,门冬清肺饮,用于脾胃虚弱,气促气弱,两方同有生脉散加黄芪,再结合李东垣补中益气条文下有一段话:“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土位,其次肺气受邪”,可推测本方应该脾胃内伤,气虚无力升降,阴火内生,土虚则金虚,易受阴火侵犯,用人参、黄芪、白术补中益气,麦冬、五味子补肺止咳,桑白皮、地骨皮治阴火之标,茯苓降阴火,二皮调中。本方通过补中益肺,内泻阴火,达到火消、咳止的目的,也为我们打开了从内伤病角度治疗咳喘的思路。
参术调中汤是相对清暑益气汤而言的,清暑益气汤治疗阴火下行与湿邪相合,而本方治疗阴火上犯肺脏出现的咳喘等症,阴火上下之异。二者的共性是都属内伤病范畴,病机都是“热伏地中”形成阴火,治疗都需要补气泻阴火。(王进波)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30483.html

相关推荐

临证常遇急性扭挫伤 外敷方

生栀子粉外敷,具有消肿止痛、化瘀、活络、抗炎、抗渗出之功效,治疗各种跌扑损伤、急性挫扭伤后局部肿痛,起效快,疗效显著,临证常遇急性扭挫伤患者,每每使用此方,均获...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316

慢性湿疹 治疗棘手 外洗治愈

慢性湿疹病因复杂,治疗颇为棘手。采用中药外洗治疗该病lO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治疗方法处方:苦参60克,百部、蛇床子、益母草、防风、桂枝各30克,枳壳1...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1876

中药内服穴位敷贴治疗尿毒症

尿毒症是人们共知的慢性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尿毒症有明显的特色。良好的疗效应该建立在各种方法协调配合的基础上,除了透析和药物治疗外,中医在治疗尿毒症上的优势也是毋庸...

精品偏方 2025-10-28 0 2347

脑出血扶阳固脱并用

脑出血病情既见闭证,又见有脱证的表现,要以回阳为要,且扶阳固脱并用,方能转危为安。下面举例说明。  潭某,男,69岁,2007年11月2日初诊。患者左半身突然活...

精品偏方 2025-10-27 0 2192

《走好中医科普路》读后感

著名中医科普作家马有度说:“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必须要有坚强的两翼,一翼是科学研究,一翼是科学普及。”最近,读了马有度、马烈光、宁蔚夏、海...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1861

中医“久视伤血”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

养生秘方 2025-10-27 0 905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