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痉症温病后期 余热未尽 竹叶石膏汤合益胃汤加味

  周某,男性,14岁,2010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发烧,引发病毒性脑炎,在某市级医院住院治疗20天。出院时各项体征基本正常,无头晕、咳嗽、咯痰等症;但四肢及头部无规律性震颤抽搐仍未改善,偶尔有自觉性发烧,测体温正常。为了进一步治疗,寻求中医诊治。

  刻诊:患者头及四肢无规律性震颤抽搐,双眼睑跳动;小便黄,大便调,无头晕、纳差、嗜睡、失眠、无步履不稳等症状,无颈项强直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信息,脑电图提示脑电位信号正常。

  诊断:痉症。温病后期、余热未尽。

  处方:竹叶石膏汤合益胃汤加味。

  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竹叶10克,党参15克,麦冬12克,制半夏8克,干姜3克,生地15克,玄参20克,玉竹8克,天花粉10克,知母6克,大枣3枚、青蒿10克(先煎),制鳖甲20克,丹皮6克,桃仁8克,炙甘草6克,焦三仙各15克。5剂,水煎服,日1剂。

  6月16日复诊:服上方后,患者头及四肢无规律性抽搐消失,偶尔有午后发热现象,体温36.5℃;食可,眠佳,二便调。查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疗守原方基础上加减治疗。

  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竹叶10克,党参20克,麦冬12克,制半夏8克,干姜3克,生地15克,玄参20克,玉竹8克,花粉10克,知母6克,大枣3枚、青蒿10克,丹皮6克,柴胡10克,川芎8克,炙甘草6克,焦三仙各15克。5剂,水煎服,日1剂。

  5剂尽后,经过电话随访,患者不适症状消失,精神、饮食、睡眠均好。

  按:痉证是指由于筋脉肌肉失却濡养而不能自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搐搦,甚至角弓反张等为主要表现的各种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挛缩为其共同的证候特征,可表现为卒然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亦可仅表现为某些或某个脏腑、经络的拘挛、强急。本证以症状命名,随可单发,但尤多并发他病过程中。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说明风邪是导致痉症的重要因素。《金匮要略·痉湿暍》详细描述了痉病的临床特征,“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主脉是“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其病因不外乎三:外感六淫所致;误治亡津所致;产后血虚、汗出中风所致。清代温病学家提出了“热盛伤津,肝风内动”致痉的观点,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五液劫尽,阳气与内风鸱张,遂变为痉”,又说“津液受劫,肝风内鼓,是发痉之源”。

  本案例的患儿是由于感受温热之邪,温邪耗伤阴液内盛而动风;温热之邪留恋,日久暗耗阴津,导致经脉失养,虚风内动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经脉失养,动风之症状。初诊辨证为:温病后期,余热未尽。然病机本质存着热邪耗津,津液耗伤不能荣养经脉所致,处方用药合理,切中病情要害,清热同时滋阴以达到息火的目的。也符合温病学治疗的“顾护津液”原则,即“留得一份津液,便得一份生机”。

客服微信号:fuwenhaocom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8022.html

相关推荐

健胃固肾 润肺生津 山药金糕

主料山药粉300克。  配料豆沙100克,面粉100克。  调料白糖150克。  制作将山药粉加入面粉和水揉匀,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分成16个面团。将豆沙放在盘...

养生秘方 2025-10-26 0 1609

张仲景巧除沈槐心病

东汉时期,南阳有个誉满全城的名医叫沈槐,由于年近六旬无子嗣,慢慢地忧虑成疾,从此也不去为病人诊治疾病了,整天闷闷不乐、神志恍惚。家人请遍当地名医,均不能减轻他的...

养生秘方 2025-10-25 0 1760

慢性肾病伴发发热 中医辨证方药

慢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伴发发热,治疗较为棘手,而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方药,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案1朱某,男,...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1901

胃脘冷痛 三法治疗效果明显

中医认为,老人本身就脾胃虚弱,再加上冬季感受外界寒邪,容易出现胃冷痛的症状。用些简单方法就可有效缓解胃脘冷痛。  喝热姜粥 高良姜10克、干姜5克、大米50克。...

精品偏方 2025-10-25 0 2472

癫痫病人少喝水少吃咸

癫痫是脑部兴奋性过高的神经元突然过度地重复放电,导致脑功能突发性、暂时性紊乱,临床表现为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或植物神经功能异常,俗称羊角...

养生秘方 2025-10-25 0 1814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