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痉症温病后期 余热未尽 竹叶石膏汤合益胃汤加味

  周某,男性,14岁,2010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发烧,引发病毒性脑炎,在某市级医院住院治疗20天。出院时各项体征基本正常,无头晕、咳嗽、咯痰等症;但四肢及头部无规律性震颤抽搐仍未改善,偶尔有自觉性发烧,测体温正常。为了进一步治疗,寻求中医诊治。

  刻诊:患者头及四肢无规律性震颤抽搐,双眼睑跳动;小便黄,大便调,无头晕、纳差、嗜睡、失眠、无步履不稳等症状,无颈项强直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信息,脑电图提示脑电位信号正常。

  诊断:痉症。温病后期、余热未尽。

  处方:竹叶石膏汤合益胃汤加味。

  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竹叶10克,党参15克,麦冬12克,制半夏8克,干姜3克,生地15克,玄参20克,玉竹8克,天花粉10克,知母6克,大枣3枚、青蒿10克(先煎),制鳖甲20克,丹皮6克,桃仁8克,炙甘草6克,焦三仙各15克。5剂,水煎服,日1剂。

  6月16日复诊:服上方后,患者头及四肢无规律性抽搐消失,偶尔有午后发热现象,体温36.5℃;食可,眠佳,二便调。查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疗守原方基础上加减治疗。

  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竹叶10克,党参20克,麦冬12克,制半夏8克,干姜3克,生地15克,玄参20克,玉竹8克,花粉10克,知母6克,大枣3枚、青蒿10克,丹皮6克,柴胡10克,川芎8克,炙甘草6克,焦三仙各15克。5剂,水煎服,日1剂。

  5剂尽后,经过电话随访,患者不适症状消失,精神、饮食、睡眠均好。

  按:痉证是指由于筋脉肌肉失却濡养而不能自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搐搦,甚至角弓反张等为主要表现的各种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挛缩为其共同的证候特征,可表现为卒然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亦可仅表现为某些或某个脏腑、经络的拘挛、强急。本证以症状命名,随可单发,但尤多并发他病过程中。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说明风邪是导致痉症的重要因素。《金匮要略·痉湿暍》详细描述了痉病的临床特征,“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主脉是“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其病因不外乎三:外感六淫所致;误治亡津所致;产后血虚、汗出中风所致。清代温病学家提出了“热盛伤津,肝风内动”致痉的观点,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五液劫尽,阳气与内风鸱张,遂变为痉”,又说“津液受劫,肝风内鼓,是发痉之源”。

  本案例的患儿是由于感受温热之邪,温邪耗伤阴液内盛而动风;温热之邪留恋,日久暗耗阴津,导致经脉失养,虚风内动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经脉失养,动风之症状。初诊辨证为:温病后期,余热未尽。然病机本质存着热邪耗津,津液耗伤不能荣养经脉所致,处方用药合理,切中病情要害,清热同时滋阴以达到息火的目的。也符合温病学治疗的“顾护津液”原则,即“留得一份津液,便得一份生机”。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8022.html

相关推荐

驱绦汤治疗绦虫病。驱绦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驱绦汤的秘方制作方法,驱绦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绦虫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驱绦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hide] 秘方配方:南瓜子肉60-120g,槟...

VIP秘方 2025-09-10 0 599

治病毒性肝炎验方

1.黄芪、茯苓等量,磨粉过筛。每次取20克与大米160克煮粥,食用时加少量糖或盐调味.每周食3—4次,适用于面色苍白、肢体沉重、肝区不适、气短汗多,...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124

治皮炎湿疹先除病因

由于病因复杂,皮炎湿疹治疗有时非常困难。首先,要尽可能去除病因。轻中度患者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适当加用抗过敏药物口服,绝大多数皮炎均可选中弱效激素,如糠酸莫米...

精品偏方 2025-09-10 0 347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