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秘方 养生秘方 正文

杨介《存真图》人体解剖图谱




杨介,字吉老,又字克一。生于1060年(北宋嘉祐五年),卒于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江苏泗州(今淮安盱眙)人,寓居楚州(今淮安)。宋代文学家、苏门四学士张耒之外甥。杨家世代行医,名闻遐迩。杨介幼承祖训,攻读经学,广交文坛俊彦,善绘事,尤擅画竹。后举孝廉不就,乃发奋攻读医典,继承家技,又受业于张耒门下,尽得其医学真传,由是医术大进,任州太医生。以奇方异法治愈宋徽宗等疑难病症,名震京师。临症之余,精研脏腑内景,形体骨度,厘正宋以前有关脏腑图形资料,实图绘制了我国最早的人体解剖图谱——《存真图》,对中国医学做出了突出贡献。南宋建炎四年回泗州,不幸为盗贼所害,享年70岁。




绘《存真》《环中》开解剖先河




继承是创新之源。杨介于医,治病每求其本。尝曰:黄帝时,医有俞跗,一拨见病因,能割皮解肌,湔浣胃肠,以祛百病。今医者,若能洞悉脏腑,见病知源,则起效更速,苦无专书可证。虽有吴简之“欧希范五脏图”“松萝子五脏图”,但所绘脏腑每多谬误或语焉不详。乃参考诸书,厘正谬误,结合所见五脏之真,绘而成图。政和三年,成《存真环中图》。僧幻云《史记标注》曰:“宜贼欧希范被刑时,州吏吴简令画工就图之记,详得其状。或以书考之, 则未完。崇宁中(1102年~1106年),刑贼于市,郡守李夷行遣医并画工往视,抉膜摘膏,曲折图之,得尽纤悉。介取以校之,其自喉而下,心、肺、肝、脾、胆、胃之系属小肠、大肠、腰、肾、膀胱之营畳其中,经络联附,水谷泌别,精血运输,原委留连,悉如古书,无少异者”。日本的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载:政和三年,洛阳贾伟节《存真环中图》序曰:杨君介吉老,以所见五脏之真绘而为图,取烟萝子所画条析而厘正之。又益之以十二经,以《存真图》名之。(幻云曰:存真,五脏六腑图也;环中,十二经图也。)惜已佚。但施沛撰《脏腑指掌图书》称:“余得宋时杨介所绘《存真图》原本,互相参考纂为是编”。邱璿刊《明堂经络前图》,复以《存真图》附繋于内,命工重绘而刻之。说明《存真图》在明代尚存。此后,元代孙焕《玄门脉内照图》,宋代朱肱《内外二景图》,明代高武《针灸聚英》,杨继洲《针灸大成》等书,均引用了《存真图》中不少内容。从中可以知道该书所绘脏腑的解剖位置和形态,大体是正确的。尽管有疏漏或部分谬误,但在我国解剖学资料极其缺乏的年代,能有这样的专业书籍,是难能可贵的,也说明解剖学已为医学所实际应用。方春阳先生在《中国历代名医碑传集》中说:“杨介对祖国医学最大贡献为绘制《存真图》。此图实体绘制,乃真正之解剖图,是解剖史上之名作,影响深远”。对杨介《存真图》作了较高的评价。




施奇方异法
起痼疾沉疴




杨介以医术立世。用药遣方,自成一格。奇方异治,不同凡响。故诊疾问病,辨证审因,每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其医名远播大江南北,乃至京师。宋代黄庭坚《山谷別集·杨子建通神论序》称:“余有方外之友曰杨介,尝为余言《素问》《本草》之意。且曰:五运六气,视其岁而为药石,虽仲景犹病之也。至于本草,则仲景深矣。余涉世故多,未能从介学之,衰老鼠逐戎审,瘴疠侵陵,生意无几,恨不早从杨君学也”。兹辑其临床轶事几则:




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载:“宋徽宗日饮水过甚,苦于腹疾,太医治以理中丸,不效。召杨介治之,杨介仍用理中丸。帝曰:此药已服用多次。杨介曰:皇帝之病因食水而起,臣以冰水煎此药,是治受病之原。服后果痊愈。”




清代王宏翰《古今医史》载:“广州府通判杨立之,喉生痈肿溃,脓血流注,日夜不止,寝食俱废,医者束手。适吉老来郡,立之命二子往邀之。介至。熟视良久曰:不须看脉,已得知矣。此疾甚异,须先啖生姜一斤,乃可投药,否则无法。子有难色,谓喉中溃烂痛楚,岂宜食姜?立之曰:吉老医术通神,言必不妄,试啖我。初食味甘香,稍益至半斤许,痛渐己;满一斤,始觉味辣,脓血顿尽,粥饵入口无滞碍。明日召吉老,谢资对曰:君宦南方,必多食鹧鸪,此鸟好食半夏,久而毒发,故以生姜制之。今病原已清,毋庸服他药也。”




明代万全《幼科发挥》载:“宋理宗呕吐不止,召医杨吉老治之。问曰:用何方? 曰:辛热药也。帝曰:服之不效。吉老奏曰:热药冷服。药成放井中良久,一啜而呕吐止”。




宋代·萧存礼《百一选方》载:“王定国患头风痛,至都梁求名医杨介诊治。连进三丸,病失。恳求其方,则是用香白芷一味,洗晒研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丸,以清茶或荆芥汤化下,遂名都梁丸。此药治头风眩晕,女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痛,血虚头痛有效。”




清代《盱眙县志稿·人物》载:“有富家子忽病,视正物皆以为斜,几案书席,以至书写尺牍,莫不为然。父母甚忧之,更历数医,皆不谙其疾,或以吉老告,遂以子往求治。既诊脉后,令其父先归。留其子,设乐开宴,酌劝无算,至醉乃罢。扶病者坐轿中,使人舁之,高下其手,常令颠倒转侧,久之方令坐榻而卧,达旦酒醒,遣之归家,前日斜视之物皆理正之。父母跃然而喜,且询治之之方,吉老云:令嗣无他病,醉中尝闪倒,肝之小叶搭肺上不能下,故视物斜。今复饮之醉,再辗转,肝复位矣”。




杨介治病奇闻,散见干医话和笔记杂著。继承其医术有记载者,为孺生李氏子。清代陆心源《宋史翼》载:“李子执师礼甚恭,后入赘为壻。介尽以精微授之,李子尽承其传,亦以医术鸣世,后以医科及第至博士。李植元秀即其从子也。”




交文坛俊彦
著医药方书




文坛杏苑虽属不同领域,但由于传统文化诸多分支的共生性和整体性,古代先贤往往亦文亦医,医文兼通。所以,古代医家无不具备精深的文学修养,使言而多文,行之甚远。杨介家学渊源,早年就通读经史,博览百家之书。又与当时文坛张耒、贺铸、吴则礼、吕本中等俊彦交游,投赠诗文,得益良多,这为他以后以文载道,著书立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从以下几首赠诗中,可以窥知其医理精湛,医技高超,医德高尚与其医文结缘之渊薮。




“间坊远市声,终日掩衡门。唯有风中叶,萧骚终日闻。午枕不成寐,起坐无与言。喜开故人书,珍药幸见存。其方受仙圣,其效未易论。岂为蠲沉疴,庶可辅本根。




珍重复珍重,厥价万筠墦。永年未可冀,庶保无夭昏。”(宋代张耒《秋日喜杨介吉老寄药》)




“我以无作语,刊彼月面背。遣似吕南山,未要馀子会。平生太玄雄,唯有一语在。只怜粥饭和,已复不惊桩。”(宋代吴则礼《百湖集》寄冯少有诗並示杨吉老)




杨介谦虚好学,严以律己。每有诊误,必反躬自省。宋代洪迈《夷坚志·支景·茅山道士》载:“名医杨吉老,其术甚著。某郡一士人状若有疾,厌厌不聊赖,莫能名其何等疾苦,往谒之,杨曰:君热证己极,气血消灼且尽,自此三年,当以发背死,不可为矣。士人不乐而退。闻亲识间说茅山观中一道士,于医术通神,乃诣山拜之。……道士诊视而笑曰:汝便可下山,日日买好梨一颗吃之,其疾当自平。士人归,仅如其戒。经—岁.杨介见之,惊其颜貌腴泽,脉息和平,谓之曰:君必遇异人,不然岂有安痊之理? 士人以告,杨介立具衣冠,焚香往茅山设,盖自咎其学之未至也”。

客服微信号:1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开通VIP会员!
复制客服微信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imifang.com/mifang/27058.html

相关推荐

用于治疗皮肤病 方解肤光净

曾定伦,1947年生,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1982

适当进补自然有利于身体健康

适当进补自然有利于身体健康,但要掌握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反而对身体并不利。很多人选择吃补品,而且是听说什么补吃什么,什么贵吃什么,最喜欢买鹿茸、人参、冬虫夏草、...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2111

用萝卜饮食疗法缓解咳嗽

近日,随着气温的大转弯,阵阵冷风吹出了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医院儿科诊室宝宝扎堆。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儿科唐为红主任医师提醒,在对症用药的同时,可以在医生...

精品偏方 2025-10-31 0 1500

治疗外感咳嗽方法 典型病例体会

运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治疗276例,其中男90例,女 18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5天,平均...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1843

调养肝脏 保持体内萌生的阳气

春季时体内的肝胆经脉旺盛活跃,若能在此时好好调养肝脏,便可以增强免疫力,让身体一年365天都维持在最佳状态。中医里所说的“肝”,包括了肝...

养生秘方 2025-10-30 0 2863

从肝论治胃病体会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凡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因七情失和,情志不畅所致者居多。病机多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虚不能...

精品偏方 2025-10-30 0 3540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